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风雅之冬
黄元英
文章字数:1100
  熬过冬天便是春。熬冬,也可以是很风雅的。
  冬天最冷时称作数九寒天。在数字中,唯有“九”是个时令名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九”,直至九九,九尽寒尽。进九后,天气日渐寒冷,生活多有不便,寂寥难熬,我们睿智的先人就创设一些有趣的事,比如“数九”“画九”“写九”等等。
  “数九”即民间流传的《数九歌》。各地气候有差异,《数九歌》也大同小异。商洛流传的《数九歌》是这样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歌》的流传,普及了特殊季节的气象知识,记录着寒冬渐退的节奏和春天到来的步伐。
  “画九”就是画《九九消寒图》,那是才女佳人的冬日风雅。此俗可追溯至元代。“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这是元代杨允孚《滦京杂咏》诗中所写,作者在诗后写了一段说明文字,大意是:冬至日在窗户贴一枝梅花,佳人晓妆,每天用胭脂涂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大地回暖。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也有记载:到了冬至,画素梅一枝,八十一个花瓣,每天染一瓣,染尽花瓣,就出九迎春了。当时还有人刻印《九九消寒图》在帝京街市售卖,并附以北方流传的《九九歌》:“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虼蚤出。”诗中提到的“觱篥”是一种管乐器,在此形容风很大。“盐虎”指的是雪,“呬”指哈热气的动作,这首《九九歌》形象地反映了下层人冬季生活的艰难。有条件的人才有画梅消寒的闲情逸致,他们的风雅为萧瑟之冬增添了诗意。梅花在窗纸上或画布上次第“绽放”,恰如春天走进人间的节奏,《九九消寒图》使满屋盈春之时,正是山川田野春回大地之日。
  “写九”是传统文人风雅过冬的习俗,是用毛笔写“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个汉字。这九个汉字都是九笔,对应着九九的时间。自冬至日起,每天填写一笔,九九八十一笔写完,正是人间好春光。更为绝妙的是,不同天气别以不同色笔:晴为红,阴为蓝,雨为绿,风为黄,雪为白。还有一种形式是在每字旁画九个小圈,将天气标在不同位置,标记的方法是:上点天阴下点晴,左风右雨雪中心。点尽图中墨黑黑,便知郊外草青青。
  “画九”“写九”是才子佳人的风雅,也是富有诗意的风俗。他们就这样,将苦熬寒冬、翘首望春的枯燥时光,转化为每日一笔书画的诗意浪漫。在萧瑟枯寂的冬季,竟能如此科学而风雅地消受着。正是这种诗意浓郁的过冬风俗,陪伴着人们与冬雪共风雅,与时光共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