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 满 看 忙
秦延安
文章字数:1497
  一场雷声伴随着初夏的细雨,密密匝匝,那噗噗落地的声响如弹奏的音乐,悦耳动听。田野里,一棵棵麦子精神抖擞,贪婪地吮吸着玉露琼浆,细听,有麦子灌浆的声音,有雨润万物的磅礴。
  俗话说:一层夏雨一层黄,三层夏雨麦进仓。当南风驮着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里游走时,那些微醺醉鼾的麦子便散发出小满的气息,一个个争先恐后,唯恐错过灌浆的最佳期。随着雨水与阳光的交替接棒,麦穗就如孕妇似的有了身形。一个个鼓鼓囊囊,似乎准备充足的士兵,站在麦梢,等待阳光的检阅。
  阳光一日胜似一日,待到小满之时,那些麦穗就如打了标签般渐生黄意,更有风韵。家家户户,摩拳擦掌,收拾农具,准备迎接夏忙。旧时,播种收割都靠人力,农作物的产量不高,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农民吃不饱饭的现象经常发生。夏忙又热又忙,对于农民来说既劳累又紧张。作为出嫁的女子,往日在家时,可以帮助父母干活,如今什么忙也帮不上,便分外牵挂娘家情况。不知年岁渐高的父母身体可好,今年的麦子长势如何,粮食是否够吃,夏收准备工作是否做好,需要帮忙不。但受制于封建礼教,出嫁的女子不能随意回娘家,既怕公婆不愿意,也怕回去嫂子弟媳有意见,在这种两难的境况下,便有了“麦梢黄,女看娘”的习俗,简称“看忙”。
  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场里卸拔枷,娘看女冤家。”作为父母的小棉袄,可以堂而皇之地带上孝敬娘家父母的礼品,回娘家看忙,既堵住了公婆的口,也捂住了嫂子弟媳的嘴,更能孝敬爹娘,在大忙时改善一下生活。回娘家看娘,是一个女儿想家的心声,也是孝敬双亲的一种方式。特别是新出嫁的女子,礼仪更重,随身带的礼品更多。
  小满时节,乡村里便有络绎不绝回家的女子,她们大包小包,带着对父母的关爱和亲情。母亲远嫁他乡,离家千里,每一年都望乡空叹,不能回家看外婆。因为路途遥远,而家里刚收割的油菜还没晾晒,麦子丰收在即,稻田亟待插秧,根本少不了人手。母亲只能把思念和牵挂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当她看到妻子准备回家看忙时,便分外殷勤,叮嘱妻子和我多买点礼品多带点东西,看到有什么活计帮衬着多干些,又把积攒的鸡蛋、种的菜都让带一部分,这让妻子很是过意不去。
  母亲把自己看忙的心情寄托在妻子的身上,这让妻子有些受宠若惊。母亲说,父母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呀!母亲似在说我们,又似在说自己。那喃喃细语,如重重鼓击,让我们隐隐疼痛。看着母亲起早贪黑地操持着整个家,那被皎洁的月光浸染得花白的头发,妻子对我说,妈也想回家看忙。
  那一年,我们新买了车,拉着母亲回家看忙。从晨曦出门,至傍晚到家,一路马不停蹄。虽然母亲一路晕车,滴水未进,身体极度虚弱,但她仍坚持说,没事,我能坚持,赶紧走吧,别耽误时间。近乡心切,让她忘记了所有的不适。当近九十高龄的外婆看到自己十多年未见的女儿时,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母亲拉着外婆,问身体、问庄稼、问亲友,促膝长谈。虽然我们只待了一天,便不得不踏上归途,但那一次看忙,却化解了母亲看忙的心结。虽然后来的日子里,母亲还是不能年年回家看忙,但她已经和外婆学会用视频通话。几乎每天晚上两个人都要说上一通。虽然也仅仅是问今天吃了什么饭,天气如何,身体如何,却让千里之外的一对母女心心相印。
  看忙,虽是一种习俗,却融孝道、人情、劳动等美德于一身,规劝教育着出嫁的女子要懂感恩、知来去,常回家看看。现在的女人已不需要借看忙的名义回娘家,想回任何时候都可以回,但看忙的礼俗却一点没变。女人回娘家时带的礼品越来越丰富,有烟、酒、奶、茶、糖、粽子等,娘家人回赠的鸡蛋、油饼,还有给孙儿带的裹兜、糖果也是一件未少。一来一去,亲密无间,相互沟通,彼此关怀如小满的阳光一样丰盈。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命才变得温暖、厚重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