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路向上
管朝莉
文章字数:1723
  下午一点半,我们来到莲花山下。太阳高高悬在空中,耀眼的光芒洒向地面。眼看全车的人收拾行装,我还傻愣在原地,斗争着上不上山——之前韧带受过伤。朋友已在入山口向我挥手,喊我快来。
  俗话说:一人为单,二人为从,三人成众。我们两车人,已经成了多个众了,为了保证步调一致,作家王卫民自荐为队长,带着我们开始了登山之旅。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太阳热情地笑着献媚,竭力向大地输送光和热。我们跟在王队长后面,汗水在皮肤上舞蹈漾起涟漪,点燃向上、向美出发的火苗。宽石板铺出一条长长的山路,上面刻着花纹,每块石板间留出等宽的缝隙,显得古朴、厚重。当然,古朴还来源于石阶两旁水泥灌过的木头围栏,上面有手指宽的裂痕,看上去像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洗礼。王队长两鬓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但他仍穿梭在人群中,高举着手机,不停地按着快门。
  山脉绵延,一座山挨着一座山,山体发红,丹霞地貌的陡崖坡上长着草,草丛偶见花绽放。这里的山高高低低,像一个家庭,高的是大人,站在那儿指出了一条从背阴处沿着山体盘旋上升的路。矮的是小孩,他们几经风吹雨打,几多酸甜苦辣,都挡不住他们成长的步伐,他们向着太阳出发,一路向上。拐过一个弯,出现一个亭子,亭子两侧是长凳,一个字,美。坐下歇脚的间隙,文友递来一瓶盖水,小口小口地慢慢咽,嗓子舒服多了。这时候,王队长将口琴横在嘴边,手指轻缓地交替按下音孔,声音婉转,像沿途的路一样,时而高时而低。
  亭子旁的木头围栏外,一棵棵枣树冠上,密密麻麻的小白花争奇斗艳。一曲口琴悠然飘荡着,音符犹如一只只蝴蝶,在白花丛中微微跃动,我们也跟随着旋律的起伏左右扭动身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喜悦,总是掩盖不住的,总会在开心的时候,暴露出心底的兴奋。山也是,它也欺骗不了自己,无论风霜雨雪一齐攻击、侵袭,都掩饰不住连绵群山的巍峨矗立。
  在这个亭子,我们遇到了一拨登山的游客,三男四女,四十岁左右,一位男士单膝跪在地上为女士拍在山间行走的抖音。由于是逆光,镜头里出现了奇怪的亮斑,他不停地调整角度。这让我不由想起四月中旬的一个上午,我和朋友去滇池看日出,阳光从云缝里射下来,顺着停船方向看去,天际泛起一抹红晕,像少女羞涩地探出脸庞。我们停好自行车,来到游轮前照相,我只知道对着人像点下手机屏幕,脸白就行,对于构图一概不知。朋友蹲下身,给我示范不同角度照出不同的感觉。她告诉我,照相时要捕捉大自然的精髓,把阳光在水面上闪着金光的瞬间拍出来,画面才会散发迷人的魅力。感谢她的用心,帮我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山弯弯里,山体中部长有一片葱茏的树,排着整齐的队伍,个个精神抖擞,像一排整装待发的战士。又翻上一座山梁,眼前出现一个观景台。放眼望去,一座又一座的山峰,处在最中间的山下有一池水静卧。《陋室铭》里有句话我非常喜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我看来有山有水的地方则灵。眼前的山,形如一朵莲花。顺着文友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我突然就感动起来,中间的矮山像花蕊,外侧略高一些的山,像极了一瓣一瓣的花瓣。要说逍遥自在,莫过于畅游在好山好水的地方。我们欢呼,我们歌唱,被这山、这水、这景触动。我们情不自禁地对唱起了《站在山顶》,歌声浑厚、悠扬,随着风儿飘向了前方……我想有一天,我要在这里露营,看日出日落,当然,要邀三五好友在满月的夜晚,看夕阳慢慢下沉,月亮渐渐升起。当太阳拉开序幕后,以诗意化的序章亮相,让心里的莲花一瓣一瓣盛开,梦里的远方渐渐走近,歌声的音符在空中飘来飘去……听从内心的召唤,放下俗世的羁绊,去拥抱大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更多的阳光。
  绕过观景台,我们开始了直立的下山路。太阳丝毫没有要收敛光芒的意思,越来越兴奋地散发着它那强烈的热。台阶越走越立,直直地向下看有点刺眼,刚好侧着身下山免去了对膝关节的冲力。我左手扶铁链,右脚先下,规律地下了二三十个台阶后,突然台阶间距增大,一不小心踩了个空,幸好只是有惊无险。阵阵夏风吹来,树在风中摇曳,多么和谐、好玩。树不讨厌风的摇曳,风不嫌弃树的褴褛。也许人世间有许多事,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遇到不顺心意的事,要学会快乐地去接受,就像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里的那句台词——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迎着阳光,一路向上,应该就能抵达诗和远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