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镇安力促设施渔业提质增效
文章字数:887
  本报讯 (记者 杨 鑫)近年来,镇安县以创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为抓手,依托境内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全县设施渔业养殖水体达5.2万立方米,年产水产品2210吨、产值1.15亿元,走出了设施渔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镇安县出台《农业产业扶持办法》等文件,累计整合衔接资金、苏陕协作资金1000万元,建设木王镇米粮寺村鳟鲟鱼养殖基地、西口回族镇水产智慧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4个,年产量1800吨以上。引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刘宝良教授团队,运用工厂化设计、立体高密度养殖等技术,申报专利27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招引镇安鲤跃、镇安云泽、岭鸿生态农业等一批大企业入镇发展设施渔业,其中投资超五千万的3个、超亿元的2个。
  镇安县做优产业基地,建设“一园十基地”,发展虹鳟、金鳟、杂交鲟、鸭嘴鲟、大鲵等特色品种,镇安金鳟鱼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做强经营主体,对脱贫户、监测户发展水产养殖亩补助苗种2000元,对新增增氧设施、水质智能化设备、检测检疫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的,按投资额30%进行补助,全县培育龙头企业21家、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3家。做大康养旅游,采用鱼“上楼”、流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车间养殖、陆基圆桶养殖、智慧化养殖等模式,通过饲料、鱼药、人工、用水“四降低”,资源利用率、亩产值、亩利润“三提高”,综合效益提高3—5倍,不仅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和零污染,还使鱼肉肉质更鲜美,售价更高。同时,积极发展垂钓市场和水上旅游,打造网红打卡地和科普研学基地,丰富产业业态,实现渔文旅融合发展。
  镇安县还建立确权定股机制,推行“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发展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进行二次流转,让群众以股权形式在水产养殖、精深加工、电商销售、农旅体验等多个环节上分享价值。建立收益分配机制,按照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标准,兑现群众收益,企业在建设生产活动中,优先使用本地劳动力,带动全县2000多户群众增收。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开发智慧养殖系统,增设恒温调节、智能增氧、精准投喂、鱼病预警等功能,建立水产健康养殖“五项制度、两项登记”档案,确保产品可溯源、质量可追溯、风险可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