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又到一年插秧季
远方
文章字数:1244
  在乡下老家的门前,有一湾面积多达数千亩的稻田,它们在一条貌似巨龙的长石堰和白杨树及婀娜多姿柳树的共同守护下,生长着稻子,为家乡父老提供着生活食粮,使家乡成了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社联产承包到户后,生产队也给我们家分了承包地,其中就有门前那湾地。湾地土壤肥沃,秋种麦子夏栽稻,一年收获两料,麦子好种,相对简单一些。前些年农业社种稻时,种子更新换代慢,前一年种了第二年也可复种。可后来不行了,良种水稻种子不可以复种,必须年年换种。每年清明刚过,人们就到县种子公司去买良种,买回良种后,用温水浸泡,可水温难把握,水温低,稻种不发芽,水温高,又担心把稻种的胚芽给烫死了。好在媳妇冰雪聪慧,一点就透,我家的稻种没有买过第二次。待到稻种发芽长到一定程度,就把它撒入提前整理好的“母秧基子”,胚芽入住后,一天三晌都要去浇水,去看有没有生啥毛病,就像大人照顾婴儿似的,整日提心吊胆地伺候着幼苗。
  芒种过后,门前那一湾闪烁金色的滚滚麦浪不见了,剩下一片裸露的光土地,人们就用镢头、锄头把收割后的麦田挖好,在烈日下暴晒两天,然后修好防水外流的土堰,引丹江河水到地头泡地。生产队时是大块,联产承包到户后是小块,为了这泡地的水,昔日和和美美的左邻右舍常常为争水闹得脸红脖子粗,撕裂温情面皮失了和气,甚至大打出手。
  地泡好后,要用铁耙子把地里的土疙瘩弄碎成糊状,这样稻子好栽。我家四个人地,两个孩子尚小,媳妇在“母秧基子”起稻秧,我在稻田里捏地堰、整地。等到把地整好,再到“母秧基子”把起好的秧苗担到稻地里栽。由于我打小没有栽过秧,手、眼、脚很不协调,顾了东顾不了西,顾了南顾不了北,手里分了秧苗,就顾不上栽秧和行间距。放眼其他人插秧,马步一蹲,手脚配合默契,左手拇指捻秧苗,右手“哧哧哧”地栽着秧,有条不紊地向后退,面前的秧行在延伸,后面的地畔介石在靠近,前后左右距离适中,横是行行,竖是样样;而我栽秧时眼睛瞅着手里分秧,半天才能栽一撮,栽的秧竖看曲里拐弯,横看前后错位,甚至于还漂在水面上。五六尺宽,一百多米长的一绺地,人家一天栽完了,而我却两天还栽不到三分之二。
  父亲看我插秧实在不得法,他栽完他们的秧田后来给我帮忙,一边插秧一边给我示范说:“左手捻秧右手栽,目瞅前方行不歪。马步蹲牢脚生根,后退一步两行栽。不说腰疼背又酸,稻香出自苦中来……”就这样,在父亲的指导下,我也撅起屁股步后退,背烤骄阳似火烫;弓腰曲背面朝水,热浪翻滚扑面庞。在父亲的帮助下,我终于栽完了稻地的秧苗。
  到了金秋时节,我站在地头,看着沉甸甸稻穗在秋风里摇曳,看着那金色饱满的稻粒在微风中含笑,完全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蓦地,眼前浮现出了收割稻子时,秋阳高照,乡亲们头戴草帽,高卷袄袖,挥舞着镰刀,身后是整齐不乱码铺满一地的金黄稻谷,它们惬意地睡在那儿,在悠闲的小憩中释放着成长的疲倦,期盼着颗粒归仓的喜悦,它们既彰显了成熟之美,又是对农人辛勤劳作的回报。
  我陶醉了,陶醉在“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壮美风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