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记者手记
发展城市 凝聚民心
本报记者 李 敏
文章字数:524
  民生凝聚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是增进民生福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抓手。提高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引力,需要补齐市政设施“硬件”、公共服务“软件”各项短板,夯实城市运行基础支撑,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宜居的生活环境,让城市发展更聚民心。
  从这次观摩活动中,不难看到,无论是西门户提升改造项目,还是集中隔离点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交通综合物流园等项目,这些都是事关城市健康运行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这些项目的提升改造和建设,对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因此,做好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就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以人为本,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始终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把商洛这座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有温度、更聚人心,就一定能够在打造“一都四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