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 岭 观 记
蔡红旗
文章字数:2479

  青石岭

青石岭祖师殿
  商南县湘河镇青石岭上有一处道教圣地,名曰“大岭观”,始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72年),几经战火焚毁,多次重修之后,如今只剩下3间“祖师殿”。大岭观一度曾经规模宏大,高阁凌云,州志记载商南八景之一“大岭观盖”云:“大岭观盖:南八十里,峰峦团结,仰望如盖,为邑水口林泉之冠。”
  据史料记载,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朝廷大臣陕甘巡抚左宗棠路经大岭观,察看了观内观外盛况,回府后用9尺木板作成大匾赠给大岭观,匾为黑底红字,上书“鸟道自天开千里轮蹄通豫境,化工凭神造一川淅水达秦观”。
  有一首古诗《大岭观盖》这样写道:“岧峣大岭落盘空,秦楚毗连冠盖通。佛顶昙花今古现,樵肩松叶往来同。风吹絮帽云披白,霞峰芝轩日照红。古寺一声钟未了,行人高望苍莽中。”
  端午节前夕,我独自一人驱车探访大岭观。驶入笔杆沟时,晨雾升腾,加之林密谷幽,如同走进童话世界。到青石岭上,四周一片苍茫,山尖全被云雾包裹着,崇山峻岭和云雾缠绕在一起,一座雄伟的大殿在云雾里时隐时现,似有一股仙气在山岭上空徘徊。
  殿前50米处,有个高一米多的半圆形台子,是大岭观戏台遗址,坐西朝东。据说每年3月3日真武大帝的生日,这里会唱上3天3夜大戏,香客和赶庙会的人络绎不绝。戏台后建有戏楼,有联曰“先入秦关第一门,将游华夏无双观”。戏楼前转角楼一直延伸到神殿,神殿分老君殿、祖师殿、三观殿、观音殿,还有火神、财神、土地神庙,鼎盛时期有庙房上百间,道士伙计数百人,开有油坊、烧锅房,还有数百亩田产。而今,人头攒动的繁华盛景不复存在,上百间庙房只剩下三间祖师殿,我只能依据从爷爷那里听到的故事中找寻一点模糊的印象。繁华已逝,戏台犹在,登台向南望去,可见豫楚大地,脑海里浮现出清明上河图的人物和市肆的画面。
  现存的祖师殿依青石岭而建,坐北朝南,背靠崇山峻岭,面朝诸多山峦,真有“峰峦团结,仰望如盖”之势。迎面两根廊檐木柱,朱漆上色,颇具皇家风范,木柱后方面墙全为木质,镂空浮雕,栩栩如生,雕梁画栋,堪称精美。左侧檐下墙壁上的5块青砖上横刻“大岭观系前明朝修建(于)万历年间,至本朝同治元年八月十五夜被发逆毁坏,五年重修”的字样。下方悬挂一铁钟,直径约四五十厘米,高约八九十厘米,铭文字迹清晰,上方为“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环绕一周,中间字数较多,落款处为“山西匠人胡应时造,万历十九年十二月吉日造”字样,下方花卉图案装饰一圈。殿外散落一些石碑,其中一块长约一米宽约40厘米的汉白玉石碑尤为夺目,上面刻写着“古青石岭”四个大字,还刻有“民国甲子年十二月十二日”落款,线条优美,字体清晰。
  走进大殿,太上老君端坐正中,手持拂尘,目视前方,接受世人的敬香和朝拜,为世人指点迷津,我不敢怠慢,行跪拜之礼,祈祷祈福。除了众多神像之外,木质屋顶涂朱红色,墙壁上有彩绘花鸟人物图案,金砖铺地,殿内金碧辉煌。
  殿外近几年修建了一些房屋,有了一些规模。记得30多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的青石岭是一座光秃秃的山岭,祖师殿很破旧,孤零零地伫立在荒岭上。那时我只有十六七岁,正读高中的年龄,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地,每到周末急着往家里赶,过完周末又要往学校赶,常走的线路是翻越青石岭旁边的长岭岗,出笔杆沟到红鱼口,学校就在红鱼口村子里。这是条大路,大路宽,几个村子的人到区政府办事大多走这条道儿,交公粮啦买统购猪啦也都要走这里。有时为了赶时间,我也会走小路,小路近,要翻越青石岭,经大岭观出黑沟到红鱼口。小路有些凶险,尤其是黑沟口一带,山高谷深,山巅上常有苍鹰盘旋,鸟鸣声声凄厉,河谷里水流幽暗,遇到阴天或雨天更是遮天蔽日,越发叫人心惊胆战。
  从学校回家一直是与同学结伴而行,去学校时会独自一人。登上青石岭最高处,心里开始惊慌,生怕从山上出现一个怪物,常常跑着下山,走过一道山梁远远看到祖师殿的屋脊时,心里才踏实点。到殿背后看到屋脊上四周翘起的部分,似一条条要飞起来的黑龙,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中涌动。路从殿墙边经过,路边到处是断砖碎瓦,绕过山墙来到殿前,透过半掩着的破旧的大门看到祖师爷的塑像,一种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许人们怀着同样的心情,在拆除大岭观众多庙房之后,不敢再拆除祖师殿了。
  同样令人敬畏的,还有挺立在青石岭上的那一棵棵高大粗壮、黑黢黢的老树桩。那时的青石岭已经完全成了一座荒岭,凡是能当柴烧的草木全部被砍伐一空,只剩下那些古树没有被砍伐,因为它们实在太粗大了,根本无法砍伐,于是就有人砍掉树冠,砍掉枝丫,只留下一根光秃秃的树干,有的树干还被剥了皮。那些树干就像一个人被斩了头颅和手臂,只剩下躯体一般,等待它们的命运是死亡、腐朽,最后轰然掉下。但是,它们即使没了头颅和手臂,却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每当我看到这个情景,心里便很不是滋味。
  回到戏台前,我迫不及待地寻找那些古树。周围山上全是绿色,人们再也不会为了烧柴而砍伐树木了。树木长起来,山绿起来,再也看不到记忆中那一棵棵黑黢黢光秃秃的树桩了,我心中不免遗憾,以为那些老树桩死光了、倒下了,忽然看见笔杆沟山坡上有一片片绿凸出来,那绿的下面正是我梦牵魂绕的古树啊!原来它们已经脱胎换骨,又长出新枝,长出树冠,焕发出勃勃生机。虽然存活的古树为数不多,却能给我一些慰藉,它们是幸运的,挺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得到了新生。
  我还要找寻青石岭上的古石板路。从殿外向西十几米的地方,也长着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树上挂满青果,两人都抱不住的树干,光滑且泛着青光,仔细辨认原来是构树,构树能长得这么高大,我第一次见到。树下的竹林里,扒开枯叶尘土,露出一块块青石板,这就是早已被岁月风尘掩埋了的昔日的石板路。
  回家途中,绕道去了湘河,据说大岭观的一对石狮子现在在那里。到镇政府门前,果然见到一对石狮子,这两个石狮子有些与众不同,看上去不那么凶神恶煞,而是有一份亲切和喜庆,这得益于它们面带微笑,甚至是憨态可掬。它们是幸运的,被移送到此得到了保护,如果遗留在荒岭上,恐怕早就被毁坏了。不知大岭观散落的物件还有多少,有的也许永无天日了。商南境内的明清古建筑保存下来的甚少,能保存至今的算是万幸,大岭观的祖师殿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