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於古道上的民间驿站三里栈
贺书军 魏慧勇
文章字数:2131

三里栈的新民居

三里栈一角


三里栈的瓮窑广场

三里栈的草木牌坊

  “寨号龙驹殖货财,长街十里市门开。江边舴艋来还去,峪里轮蹄去又来。”商州籍诗人王时叙《咏龙驹寨》的诗句将时间拉回到了清代,将画面定格在了丹凤龙驹寨,定格在了资峪沟村。从诗句中可以明显看到,商贸物资通过丹江运送,在龙驹寨水旱码头中转,然后通过资峪进行陆路运输。资峪沟内,赶路的人马络绎不绝,驴驮骡载,人挑肩负,驼铃声声,人声鼎沸,好一派繁荣的景象!
  在古代交通运输和通信手段不发达的情况下,驿站就担负着信息传递和物资运输的重要作用,六百里商於古道上,丹凤县除了棣花、商镇四皓、桃花铺、武关四大官方驿站之外,还有许多埋没在历史烟云之下的民间驿站,它们同样为赶路人马提供食宿方便,其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资峪沟的“三里栈”。
  据《续修商志》记载:其时,“龙驹寨一镇,康衢数里,巨屋千家,鸡鸣多未寝之人,午夜有可求之市,是以百艇联樯,千蹄接踵,熙熙攘攘,商税所由复增,税额所由日益也”。由于商业繁荣、陆路运输繁忙,就为“三里栈”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机缘,有人在路旁几棵大树下,掘井引水供人畜饮用,搭建简易的茅草房供行人歇脚,开始有了民间商旅驿站的雏形——“峪里驿”。据资峪沟村里的老人讲述,过去路边确有几间客栈,但“峪里驿”的名字已经失传。
  如今的“三里栈”得名源于近百年前。据村里老年人罗宽荣回忆,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人力旱磨子已不能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资峪沟杨家村的村民依托有利的水资源,建起了3座水磨磨坊,自己的父亲罗书成经管了一座,杨家人经管了两座。方圆百里的人都这儿磨粮食,有肩挑背扛的,也有驴驮马载的。在这儿磨粮不仅效率高费用低,更重要的是还免费提供一顿饭,在那个生活物资匮乏的年代,有饭吃比什么都重要,一时间人来人往,路边的几间客栈就成了许多磨粮人晚上歇脚吃饭的临时场所。往来的人多自带干粮饼子,客栈提供热水、萝卜菜汤,收取一点费用。因为这个地方距离龙驹寨镇店子村龙嘴有三里地,又因其日渐兴隆的客栈生意,故取名为“三里栈”,并一直沿用到现在。不过,如今的“三里栈”已不是当初意义上的客栈,成了一个村组,“栈”也已经演化为休闲式的农家乐、火锅店。
  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三里栈还有丹凤县最大的瓮窑,几十号人在此制瓮烧窑,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客商来此买瓮,热闹非凡。而资峪沟本就是商於古道上的重要路段,从四皓驿站到桃花铺驿站必经资峪沟,贩粮食、食盐、火纸、水烟叶的过往客商和脚夫更是数不胜数。据村里80多岁的老人回忆,路上每天都有十来支脚夫队伍。每一支队伍都有一个领头的,挑脚的时候,领头的担子在哪边的肩膀上,所有脚夫的担子便一律在哪边的肩膀上。行走一两里地,领头的会将肩上的搭柱取下,先是在地上拖一小会儿,然后敲击一两下,后面的人依次有序地取下搭柱,叮当叮当敲击两下,然后将担子放在搭柱上休息、换肩,然后继续前行。遇到行人时,他们也会停下来,取下搭柱,待路人离去,他们又继续前行,缘由是搭柱底部经常沾染动物粪便,扬得高不礼貌,放下来是出于对路人的尊敬,是村民古朴的文明礼仪。三里栈每天接待的来往客商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或是歇脚,或是喝水吃饭,或是投宿,成了商於古道上远近闻名的民间驿站。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商於古道变成了312国道,水磨、瓮窑、客栈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三里栈人的商业智慧和文化根脉却代代相传,绵延不息。
  在三里栈,方圆百里能提得起叫得响的人物,少不了罗书成和陈家医生,他们是村里的能人且德高望重。
  罗书成生于1924年,1933在资峪沟小学读书,1943年当兵,1956年入党,1957年到1961年任资峪村大队支书,1962年到1977年先后在丹凤县陶瓷厂、铁峪铺铁业社、县木器厂等企业担任重要职务,1978年担任县轻工机械厂厂长。别看他没读几年书,但聪明能干,更重要的是原则性强、勤劳朴实、大公无私,善于团结群众、开拓创新,所以当时县域内很多集体经济实体的创办和建设,他都参与其中。同时,他也为三里栈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培养、举荐了许多年轻人,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陈家医生善于学习,博学多识,不仅医术高超,医德也高尚。在那个医疗条件简陋、生活水平很低的年代,他靠着一副副中草药和推拿针灸的技艺,解救了许多被病痛折磨的穷苦百姓。穷苦人看病,他不但不收钱,还管饭、送 药,病情严重者甚至上门服务。有一次,他夜里出诊正逢大雨,还摔伤了腿。他一生行医,培养了很多弟子,许多人成为其他村镇的名医甚至大医院里的业务骨干。传说他自我评价“走路扭头裂项,死后子女不葬”,果真有一年资峪沟发大水,他被洪水冲到竹林关,被当地人所葬。因为他为人豪爽耿直、朴实善良、无私厚道,方圆百里的人敬他、爱他,因此成为大家交口传颂的神奇人物。
  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大批勤劳朴实、豪爽耿直、团结友爱、勇于开拓创新的三里栈人继承、发扬老一辈人的精神财富,积极发展兴农产业,种植无公害冬枣、葡萄、蟠桃、大樱桃等,建成了全县最大的2100亩优质花椒基地,发展特色农家乐火锅店5家,新建冬枣大棚10个,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17万元,群众年户均增收1万元,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如今,资峪沟村在三里栈修建了瓮窑广场,教育人们不忘昔日辉煌,引领人民传承三里栈文化精髓,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