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留在祖国南疆的青春记忆
黄华涛 杨建东
文章字数:2843
陈新军在观察哨所瞭望敌情

陈新军(左)和战友一起研究敌情

  近日,听说镇安县青铜关镇有一位从老山前线归来的老兵,名叫陈新军,我们便带着满腔敬意前去寻访。
  见到陈新军时,他正在自己的小卖部里忙碌着,一副朴实憨厚的样子,只是眉宇间透出的坚毅和干净利落的举动告诉我们,他曾经是一名军人。
  一
  陈新军是1985年应征入伍的。入伍之前,他就在广播上听到过老山前线的英烈报告,对对越自卫反击战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也会亲身参与到这场保卫祖国的战争之中。
  陈新军告诉我们,他所参加的保卫祖国的战斗,准确地说,不能称为对越自卫反击战,应该是对越自卫防御战。真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发生1979年2月至3月,陈新军参与的是其后持续多年的边境防御战。
  陈新军说:“越南实现国家统一后,把中国视为‘头号敌人’,中越关系急剧恶化,中国边疆受到严重威胁。1979年2月17日,中国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的越南军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1979年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作战部队胜利完成作战任务,全部撤回国内,但在随后的10年间,中越边境线上的枪声一直没有停息过。”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之后,越军又在两国边境上进行挑衅,不断制造流血事件,再次非法侵占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中国边境地区。战争结束后的5年时间里,越军正规部队和民兵不断向中国境内的农场、村寨、学校开枪开炮,发射各种枪弹4万多发,打死打伤中国边境军民数百人,迫使中国边民离开家园,穴居岩洞,致使31793亩土地难以耕种和管理,数十万亩橡胶无法收割,52所学校被迫停课。忍无可忍之下,中国军队再次被迫自卫还击防御作战。”
  二
  陈新军的父亲也曾经是一名军人,所以他从小就对军人怀有一种崇敬之情。1985年初中一毕业,他就应征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兰州军区四十七集团军地炮旅一三零加农炮三营三连,连部驻地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新兵尚未到达部队之前,部队就接到赴老山前线进行防御作战的命令,所以新兵三个月的训练被压缩到一个月,同时战前的动员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时,全体战士纷纷用鲜血写下请战书,积极要求赴老山参战。
  1985年12月初,陈新军随部队从富平里庄火车站登上军列,奔赴云南前线。军列是由货运车皮临时改装的,里面铺着芦苇席子,每节车厢能坐40个人,一般早上6点起床,打好背包,洗漱完毕后坐在自己的背包上。“大一点的车站都有部队兵站,专门给赴前线的官兵供应饭菜,军列只是停留半个小时,我们不仅要吃完饭,还要打扫好卫生。小车站没有专门的兵站供应饭菜,我们就吃自带的方便面和面包。到了晚上6点,我们都打开背包,铺在地铺上睡觉。由于是深冬季节,火车进入云南之前,整个车厢好像是一个冰窖,我们冻得直打哆嗦,后来在每节车厢的门口放一个大炉子烧火取暖,顺便供应开水。”陈新军回忆道。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后,陈新军和战友到达昆明市,在一个军营里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又坐上军用汽车,经彝良、开远到达文山州岘山县平远街集结。当时各兄弟参战部队也都到达了这里,不仅有炮兵、步兵,还有空军,陈新军记得,当时训练的飞机是歼六、歼七战斗机。
  陈新军是炮兵侦察兵,在平原街战前训练的主要内容除爬山、爬杆、携带武器装备越野等体能训练外,还有射击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使用经纬仪、炮兵潜望镜以及看地图、标坐标等专业知识。
  3个月战前训练一结束,陈新军和战友就换防进入老山前线,被分配到八里河东山的前沿阵地观察所里。这个观察所距越军阵地有1000多米,原来是一个天然石洞,里面用工字钢(当时搭建工事的专用钢材)分成两部分,一处是小厅,专门储藏武器弹药、悬挂军用地图,也是战士休息的地方;一处是观察室,留有观察孔,是战士瞭望观察敌情的地方。所用的观察仪器都是当时较为先进的器材,有从德国进口的激光测距仪、夜视仪和高倍望远镜。白天,战士手持高倍望远镜监视前方纵深20多公里范围内的越军活动情况,夜间使用夜视仪监视,主要是观察越方人员的活动、车辆的出入、土皮是否有翻新的迹象。各观察所每天定时将观察到的情况用电话汇报给旅部作战室,供首长研判敌情,做出应对措施。
  陈新军说:“我们在观察所里是非常辛苦的,每天拿着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丝毫不敢懈怠,到了晚上都感到头部胀痛得厉害。这里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较多,观察所内阴暗潮湿,虽然发的有防潮被,如果两天不晒就能拧出水来。另外,这里的蚊虫、老鼠、蛇比较多,有‘三个老鼠一麻袋,五个蚊子一盘菜’之说,蚊子叮咬特别厉害,上厕所就是一个大问题,回来后屁股上满是大包小包,奇痒无比。后来,部队给每个战士发了灭蚊灵,上厕所前先喷洒灭蚊。手臂粗的蛇也是观察所里的常客,起初感到害怕,后来就习以为常了。”
  “除观察敌情外,我们还要轮流到一公里外去背水,轮流做饭,不管是城市兵还是农村兵都得这样。有个战友是西安市的,在家从未做过饭,刚开始做饭时,饭竟然是生的,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都吃下去了。后来,我们都成了厨艺高手。”
  陈新军和战友不仅辛苦,还面临着各种危险。越军特工利用熟悉的地形,常常在夜间偷袭,不是放冷枪,就是往观察所里塞手雷。一天晚上,越军特工偷偷摸到他们的观察所附近,幸好被一名战士发现了,拿起冲锋枪就射出一梭子子弹,越军特工仓皇逃走,陈新军和战友躲过了一劫。
  越军的炮弹不时地呼啸着从观察所上空划过,子弹也冷不丁地打过来。有一次,陈新军正在休息,突然敌军的一颗流弹打中了头顶上的棚子,弹头落下划伤了他的左耳朵,惊出他一身冷汗。
  从观察所到旅指挥部要经过一片雷区,只有一条50公分的便道,两边埋有地雷,每次经过都要小心翼翼。观察所是两个月一轮换,
  被战友换下后,陈新军到麻栗坡休整。
  “我一共三上观察所,累计观察敌情6个月。”陈新军说。
  三
  1987年4月,陈新军所在的地炮旅胜利完成了军区赋予的防御任务。在一年多的防御时间里,连队多次完成了步炮协同作战的任务,三营独立实施了“11·20”炮击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被兰州军区授予集体二等功,陈新军所在的班也被兰州军区授予集体三等功,他个人被兰州军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我们从老山前线返回驻地时,沿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被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如今,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国防力量更是今非昔比,和周边关系不断修好,但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为维护祖国安全和尊严而倒下的军人,我也为这段终生难忘的经历而自豪。”
  “退伍后,我一直关注中越边境的局势,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越关系的改善,从1989年10月开始,中国边防部队适时减少参战兵力,逐步收缩防御阵地。1990年2月13日,中越之间发生最后一次战斗后,边界线基本归于平静,我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想起那些在前线的日子,想起牺牲的战友,我总是禁不住流下泪来。”
  “在对越自卫战争中,我们青铜关镇先后有19人奔赴老山前线,为共和国的安全贡献了力量,他们是吴云强、程从会、周永林、陈新军、赵博、姚西民、焦正安、倪世位、杜顺建、陈永清、张远成、倪承明、王安文、邓锋、柯善明、汪和庭、杨长林、曹家喜、何秀生。”陈新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