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 棵 拐 枣 树
俱新超
文章字数:1366
  村有一棵拐枣树,临陡坡崖畔,乃乡人所植。
  最早知道拐枣树还得源于祖母。祖母最喜野生吃食,常说“野物”最自然,我听得有趣,求着祖母带我去山沟山卯采食它们。起初,祖母背着小竹篓,弯着腰,目不转睛地上山摸索着,我只顾玩,不知野物哪个能吃,哪个有毒,后来被野草划破皮肤,全身起了疹子,祖母再也不允许我跟随她一起上山了。
  有一日,祖母从山上下来,衣兜里掬出一盘奇特的野果,它亦如树杈,又似鸡爪,弯弯曲曲。我怕这野果是变形了的长腰虫,略带些怯意。祖母说:“甜丝丝的,不吃得少了多少口福。”我尝过一个,涩味中透着一星半点的甜,味如枣子,甜如淡蜜,果真有些葡萄干味。我问祖母这叫什么,祖母说:“拐枣,乡村人叫万寿果。”疑惑之余,我又打起了摘拐枣的念头,既是甜物,自然可当作闲嘴零食。说着,我就召集伙伴准备去摘拐枣了。
  次日,祖母去赶集,我们就在村头大碌碡旁集合,躲过了祖母,也得躲过来来往往的大人们。我们揣着大方布,恐拐枣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就让众伙伴带了长条塑料布,准备铺在拐枣树下面。摘拐枣有伤“体面”,我们瞅着拐枣树邻家无人时,拿来长竹竿,沿着树干支棱起来,戳向空中树枝,摁住竹竿最下头,便左摇右晃地摆了起来。此时,俏皮的拐枣一溜烟跌落下来,我们几人换着摇竹竿,收获自然颇多。在小伙伴联谊打拐枣的过程中,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谁也不能偷吃,否则将被我们孤立、疏远。半个时辰下来,四角站立的四人,将布条拉平整,或大或小的拐枣就聚拢一起,等待我们收拾打包。于是,我们一个个双手张大掬起拐枣就往兜里、袖筒里、花帽中塞去。
  如今想来,年幼无知的生活,竟是这般可爱生趣。每年深秋,我都携兄弟伙伴去崖畔打拐枣。打得多了,我和祖母就去集市售卖,祖母眼睛不好,拐杖一打一画就知道哪里有地盘供我们经营“生意”。我们的拐枣旁枝少,都是祖母精挑细选摘过的;我们的拐枣吃着甜,祖母总叫人品尝,在她眼里,果子就是面子。
  《诗经·小雅》中记载:“南山有枸”。据《辞源》解释:“枸即枳椇,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我便对拐枣多了一份厚爱,起于心,发于舌尖,沉于味蕾。
  拐枣百吃不厌,入心的甜糖浆在嘴中与舌齿纠缠着,真是一口拐枣一冬甜。拐枣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听外公讲《苏东坡集》,其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苏东坡的同乡人因长期喝酒得了一种饮食倍增、小便频繁的病,久治却不见好转。苏东坡推荐张肱为他治病,张肱诊后认为是慢性酒精中毒,于是所开醒酒药中的一味主药便是“枳椇子”,此人多年不愈的疾病就此痊愈了。从此,张肱的醒酒药也就成了苏东坡的醒酒药。
  曾有一段时间,我将打来的拐枣卖给药铺,换回来的钱买些吃食与祖母分享,满满的喜悦幸福感随即涌上心头。祖母说:“崖畔多危险,日后不准去。”祖母的话我不敢不听,但日后无聊,性子皮,我也偷摸着常去看这棵拐枣树,只是我不再用长竹竿打它的枝枝叶叶,我怕村中这仅有的拐枣树生了病,失了情,来年再也不结果子了。
  我在拐枣树上索取了太多,日后怎么报答它呢?无论如何我都不能忘记这棵陪伴过我的拐枣树,它那甜蜜的汁水润泽了我的童年生活。我会时常想起它,也要像它一样,力所能及地把自己的温暖送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