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技赋能食用菌提质升级
本报记者 王尚锋 通讯员 张 奇
文章字数:895
  深冬时节,记者走进商州区大荆镇荆河工业园区,在商州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绣球菌生产厂房里,现代化的流水生产线正在自动化分拣绣球菌,工人们将分拣出来的绣球菌称量、包装,十分忙碌。该公司包装车间工人陈妮娟说:“我包装的每一盒菇,品质要好、分量要足,要让客户满意。”
  除了绣球菌生产厂区,该公司还有现代化的真姬菇、黑木耳厂区,每个厂区都采用了自动化生产线和设备,达到食用菌菌棒生产机械化、装袋制棒自动化、高温灭菌高效化的模式,也实现了食用菌从培育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该公司目前培育生产了白玉菇、蟹味菇、鹿茸菇、绣球菌等7个产品,年可生产各种菌类作物3400万袋,年产量3000多吨,年产值达2700万元,带动商州区17个镇办200个村集体增收。
  商州润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陈凯说:“我们润科农业发展以来,已经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现代化,产品销路稳定畅通,同时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路径,辐射带动全市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为群众增收致富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2年,我市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市首位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以“链长制”为抓手,抓关键环节强链,抓重大项目补链,抓链主企业延链,扎实推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培育,全市发展食用菌代料栽培4.55亿袋,鲜品产量46万吨,实现综合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17.3%、20.4%和36.7%。其中木耳1.55亿袋,干品产量7600吨,综合产值25亿元,较上年增长9.9%、35.7%和20%。
  据介绍,2022年,我市稳步做大食用菌生产规模,食用菌设施大棚累计达5.6万个、生产基地416个、专业村383个。我市强化科技赋能,累计制定食用菌生产标准、技术规范23个;补齐全产业链发展短板,培育“领军型”企业链主2家,壮大“成长型”龙头企业10家,带动全市发展食用菌初加工企业38家、深加工企业13家;加大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引进精深加工项目25个59.91亿元,支持企业开展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开发香菇多糖、木耳露、即食食品22类98种,延长了产业链条。我市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推动出口创汇,两家食用菌企业与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签订出口贸易协议,累计出口食用菌1100吨,创汇6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