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低吟浅唱的生命乐章
——读陕南瘦竹诗集《心灵演奏》
文章字数:2547
  陈啊妮
  《心灵演奏》是诗人陕南瘦竹第二部诗集,这部诗集是诗人用了九年多时间沉淀的字词的蔓延,平静舒缓的叙述中,凝铸了诗人对诗歌和生命意义的理解。面对这些“情愫涌动”“自然吟唱”“思索之光”“颂咏故乡”的日常审视、自然抒情,以及浩然而厚重的生命情感,我们都会陷入沉思。一位成熟的诗人首先必须是诚恳和真实面对生活的,其次才会有诗意的洞察、衍生和延伸,生活是立体而丰富的。正因为诗人的真诚,我们才得以感知诗中自然的内容,一种可信的生命情调、生命意志和思考的回声,以及事物表象以外粗砺的本真面貌。
  这部诗集题材广泛,语言朴实,纳入了诗人日常和生命体察的四季更迭,呈现自然,抒情广阔,物象信手拈来,具有鲜明的生活注视和情感浸润,展现了日常经验恰到好处的营造。“中秋来临月亮正胖得可爱/它流动着银亮的音符/安抚一切事物”。在《心灵演奏》中很难看到胶着难言的焦虑、困囿和迷茫,诗人处处给予生命内在的敞亮,平淡的语言如潺潺细流,客观而冷静的诗学态度,诗人始终在用心完成一个朴素、自然和慈悲的生命命题。
  生活是平淡和庸俗的,而诗歌以特殊的介入扩大着生命的感知、维护和发展。在诗人眼中,亲情、万物和故乡都是时间的馈赠,或许生命的演奏是无意义的,但心灵的独白和歌吟是神秘的,也是隐秘的力量。诗人虔诚地俯身大地和山水之间,仰望星空与暗夜,他并没有给生命和生活确切的诗歌答案,只是在时间、历史和空间中无尽地翱翔自我。就如诗人写的《我们的内心依然需要一块补丁》:
  多年以前
  我听到一个故事
  它像一块补丁
  缝补了我童年漏洞百出的寒冷
  如今这个时代
  已见不到补丁的身影
  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
  让骨头更脆更软
  我真切地感觉到
  在很多看似完美光鲜的创新中
  我们的内心
  依然需要一块补丁
  “补丁”是一个恰切的日常意象,也是诗人象征化的生活审视,在千疮百孔的生命历程里,无疑我们都会经历生活的磨砺与抽打,往事不堪回首,那个因“补丁”而永远无法忘怀的岁月,是特殊时期荒凉的历史烙印,也是诗人平静而熟悉的生活过往。而诗人提出的为什么是“我们的内心依然需要一块补丁”?诚然诗人在这里让生命的、内心的“补丁”还原成了一种极为简单的精神需要。这是一个思想的“破损”处,斑驳的空洞来自诗人对自我精神价值的重新审视。是的,这块“补丁”是哲思阈值的,并在最终简朴的修辞中形成诗歌内在的张力。或许正是因为我们精神的“空洞”,才让“补丁”在思想深处成为一种刚需。
  《心灵演奏》让我们体味了诗人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诗人始终心怀温暖的感情,耐心地观察着周遭的变化,生活是无常的、迷茫和困囿的,同时也是明亮的。在陕南瘦竹的诗中,我们鲜有读到晦涩难懂的句子、繁复的意象和拖沓的无效情感叙述,诗人对待诗歌始终是敞开的心态,他真诚的接受生活的赐予,既有现代诗的特征,又不乏浪漫派的精神。所以从整体来看,这部诗集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语言简洁生动,少晦涩难理解的意象,规避了繁复的修辞,诗人以晓畅的直陈,白描和口语化的诗学理念完成一首首诗,让它们翩然优雅,毫不显得造作。“雷声惊动一个季节/震落最后一场雪/山坡上的岩石突然张开嘴巴/像是要把多年隐藏的话吐出/躲在云朵后的雨水/从闪电的裂缝滑出/弹响音乐/更多的韵律在泥土深处停泊/庄稼的队伍/在节拍中纷纷赶路/从枝丫苏醒的姿态里/许多梦呓打着骨朵/微微的风变着魔术/一夜间让桃花的相思红透”(《雷声隐喻》)。就如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放逸又迷蒙的情思,他的叙述自然,也尽心尽力于增加诗歌温润的生命面,仿佛弦外之音,让诗人当时的内心情境与沉思的外界抵近同一。
  其二是诗人的自然主义写法,在生命主题的荡漾中烘托出自我独特的亲情叙述、故乡的原风景。《心灵演奏》四辑中,诗人有接近一半的篇幅都是用来呈现自然生命的探索,比如《夜的另一面》《天子山》《春天帖》等作品中,当诗歌抵达于自然时,所含的意境无疑也是纯粹而神圣的。如诗人写的《山野的花朵》:
  山野里绽放的花朵
  移栽到舒适的居所
  有人说它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幸福
  只有它自己明白
  没有冰霜雷雨的洗礼
  它的脚跟一下子就踏进了坟墓
  “花朵”我的理解是一种自然象征,“山野”的性质是本真野性的,很显然在这里并不是真正需要修饰什么,而是一个自然得道的过程,而得道是文本最终思想高度的部分,这种高度很大程度上是诗人整体的铺垫。“它的脚跟一下子就踏进了坟墓”是否是自然的本质,要取决于你呈现导向的部分能不能将其支撑,以及场景部分的渲染力度,很显然文本得到了诗人很好的诠释,由此结尾的高潮合乎情理,并达到了相应的高度。
  其三,文本歌吟生活,是普世而本真的情感再现。乡愁是每一个诗人永恒的主题,陕南瘦竹也毫不例外,在对故乡、亲情、游历的山水和日常的细腻体察中,诗人以自我的生活为核心,将真实的生命审视写照和经验巧妙地融合为一体,在不动声色和自然宁静的氛围中徐徐展开一帧帧生动的人间烟火。以景抒情,以静写动,以安详写和谐,以包容写慈悲,以清澈的语言足迹截取日常经验,这是深得艺术的辩证法。譬如诗人的《沉默之谜》:
  她天生哑然无语
  巨大的无声隐藏着沉默之谜
  她在生活的枝丫处
  新生春天的嫩芽
  从生活的泥沼中
  淘洗语言的偏旁
  搭建一个著作者的殿堂
  就像一位盲人
  在黑夜中行走
  习惯了用黑色的眼睛
  也能寻找一片雪白的光芒
  “沉默”是什么?当诗人放弃了悲观主义的思索,转而延伸为语言有意义的思索,“她天生哑然无语/巨大的无声隐藏着沉默之谜”。这是一个无须焦虑的题旨,“沉默”其实本质就是一种治愈,一种神秘的生命吟唱和自我拯救。而《庄稼地里的父亲》不仅仅是一种亲情的叙述,更是人生经验的精神升维:“从父亲的累累伤疤上/长出一盏亮晃晃的灯盏/我们的影子倒映在他身后的山路上那块荒芜的山坡/被他手中的锄头咬出了绿茵茵的春天/庄稼的平仄吐纳他浓郁的汗息”。从一开始,诗人就进入了一种内省的怀念,“累累伤疤”被突兀的放大,浩浩荡荡地逼近,形象而直觉的父亲精神面貌渗透了理性。这是一个大众化朴实父亲的形象,也是历尽艰难而高大的人格塑造,诗人用短短几行,让一种浓郁的乡愁扑面而来,情感细腻,意义深刻。
  《心灵演奏》还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浪漫而诗意的田园诗语。诗人陕南瘦竹主动追求一种宁静放逸的自然写作,用自然的精神孕育诗之思的万物山川,日常琐碎,让读者深深地感知一种洗涤灵魂的超越,它们内含一种生命底层的不安和追索,一种情感的安顿和清醒的生命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