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走 进 凤 凰 古 镇
袁石军
文章字数:1255
    具有百年历史的丰源钱庄后宅

    樊记铁匠铺成了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

    古色古香的凤凰镇老街

  国庆假期,秋雨连绵,我们慕名来到社川河畔闻名遐迩的柞水县凤凰古镇。
  公路两边停满了汽车,伫立大桥向北望去,乳黄色的河水静静流淌,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状若仙境。
  关于凤凰镇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每当夜晚灯火燃起,站在古镇东面山上俯瞰,网状铺陈开来的街道犹如展翅腾飞的火凤凰,因而得名;另一说法是传说镇南的山上曾落过一只凤凰,得名凤凰山,古镇因而得名凤凰镇。
  据《柞水县志》记载,凤凰镇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宋时叫“三岔河口”(社川河、皂河、水滴沟在此交汇),元代称“社川河乡都”,明成化十五年后(公元1479年)称“社川里”“上孟里”,清朝嘉庆年间改名“凤凰嘴”,民国三十年(1941年)更名为“凤凰镇”。
  桥头南边河道两岸修建了百米长廊,红柱子、翘角檐,古色古香。顺着大路向东,大街两边漂亮气派的楼房鳞次栉比,沿路商铺一家挨着一家。我们从一条小巷南拐,进入古镇东头。
  踩着湿漉漉的青石板,漫步在古镇街道上,“叮当叮当”的打铁声从远处传来,一瞬间我们仿佛走进了历史深处。
  据当地人介绍,社川河注入金钱河,金钱河汇入汉江,历史上凤凰水路交通十分方便,是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水旱码头。清朝嘉庆年间,江汉流域的客商在凤凰镇购置土地经商定居,并整修北上的骡马驿道,疏通金钱河水路航运,北方的山货特产经马帮和人力驮运至此,再由水路沿汉江运到汉口,江南的丝绸、稻米经水路北运至此,翻越秦楚古道运入关中,各类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街巷,每逢集市街上摩肩接踵,素有“陕南小上海”之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萎缩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古镇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但许多老字号作坊、钱庄、药铺、百货店、铁匠铺、丝织店等完整保留了下来,如今依然有稳定的客源,街上的居民过着安宁富足的生活。
  在一条1000多米长的老街上,完好保留着60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多数沿袭了徽派建筑风格,已经被列入省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老街两旁靠街多是商铺,商铺后面是住宅,铺面宽不盈丈,宅深却达三四十米,据说铺面间数和房屋纵深度代表了当时主人的富裕程度。
  房屋很多都是三进三开,临街大门一般用木板做成,用土漆染后明净光亮。屋檐前采用滴水瓦,房屋山墙由下而上,筑有与屋脊齐平的防火墙。院落的格局为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被称为“四水归堂”。
  在百年老字号“丰源钱庄”用餐后,我们走出大门继续向西行走,多数店铺把货物摆在街上,日用百货、土杂特产琳琅满目,操着吴侬软语的当地人不紧不慢地叫卖着。
  这里为当地人和下湖人杂居,当地人以农耕为主,下湖人以商贸为业,南北文化的深度交融造就了凤凰人精明能干、开放包容的品格。
  在一处老宅内,我们看到一座老式雕花大床,据说是清朝顺治年间的。撩开木床隔帘,土漆乌黑发亮,床板四周用隔板围着,隔板外床头和床尾方向各嵌有一把黑色带扶手的雕花木椅。
  夫妻俩坐在椅子上,面对面相望,谈谈心里话,多好的夜晚、多好的意境啊!闭上眼,便能想象到他们一起慢慢变老,在这间屋子里度过的温馨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