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浓浓的年味
本报记者 张珍珍
文章字数:1215

在热气蒸腾中,张铁柱家的年馍出锅了。

为了多挣点钱,徐超早早就将他的灯笼摆了出来。火红的灯笼为腊月的集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
  春节临近,大街小巷、城里乡间的年味渐浓。
  1月25日,记者来到洛南县城,街道上张灯结彩、装扮一新,集市上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虽然离过年还有半个月时间,但人们早早就开始置办年货,东家买点干货,西家买幅年画,提着大包小包,收获满满。
  在劳动路集市上,几家店铺门前火红的灯笼早早就挂了出来。一进集市,喜庆的氛围扑面而来。
  今年37岁的徐超年年腊月都做灯笼生意,一到腊月二十左右,他就开始在指定的街道摆摊,单靠这一项也能收入万元左右。今年腊月十四,他就把灯笼摆出来了。“现在人办年货越来越早,早早准备好了,省得到年跟前着急。我也想趁别人都没出摊的时候,多挣一点钱。”早上已经开张的他笑意盈盈地说。
  集市上、大桥边、人行道旁,村民带着自产的茴香、柿饼、花椒、豆子等土特产,整齐地摆放在那里,不时有人挑选购买。一小把一小把晾干的茴香整齐地放在小竹笼里,一走近就能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儿,这是洛南年集上特有的场景。听说洛南人过年要蒸包子,茴香是许多人非常喜欢的一种调味品,有的人喜欢在饺子馅中放入茴香,增添独特的香味。
  侯福蛇是县城附近人,他种了1亩地的花椒,去年产了50多公斤干花椒,卖得还剩10多公斤,他也拿到年集上来凑热闹,妻子和孩子都在跟前帮忙。他的花椒味道浓,卖得还不错。
  1月26日,记者走进石门镇石门街社区。村庄里,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群众家,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下午3时多,村民张铁柱家的烟囱冒出缕缕炊烟,他的妻子和婶婶正坐在火炉边上蒸年馍。一锅馍刚出锅,她们一边吃着,一边品评着,手上的活儿却不停。洁白的面团被揉得软软的,然后擀成皮,包入馅料。她们一手端着面皮,一手快速地在上面捏着褶子封口,一个精致的包子就做成了。
  张铁柱的儿子、儿媳和孙女都要回家过年,他家今年年馍蒸得早,往年都是农历腊月廿四左右才蒸馍。他还想给在城里生活的女儿一家拿些自家蒸的白馍,所以蒸得也比较多,除了包着糖的花馍,包子有菜馅儿、豆沙馅儿,还有油馅儿,包成不同的样子以便区分。他说,过两天还要炸馃子,这也是洛南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种年俗食品。
  “现在生活好了,过年走亲戚都不拿馍和馃子了,但这是我们的习俗,过年蒸馍、炸馃子是少不了的。”张铁柱说。
  说话间,新捏好的花馍和包子已经摆满了炉边的桌子,在热气的作用下,慢慢地再次发酵膨胀。张铁柱的妻子便把它们均匀地摆放在篦子上,放进冒着热气的大铁锅里,再往灶膛里添几根柴火,火星立刻变成红彤彤的火苗呼呼地往上蹿,将人的脸映照得通红,驱散了数九寒天的冰冷。三四十分钟后,又一锅热气腾腾的年馍出锅了。
  张铁柱看着一个个圆润饱满的馍,尝了一口笑着说:“蒸得好着呢!”他相信,年馍蒸得好,在新的一年就会蒸蒸日上。
  缭绕的雾气中,张铁柱和妻子忙碌着将新出锅的馍转移到干净的盆子里,面香四溢,升腾的年味儿弥漫着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