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绒绣点亮生活
本报记者 南 玺
文章字数:1463
    绒绣成品图(金丝峡留念)

    胡金花正在绣绒绣

  走在商南县镇村的田间地头,随便问一位老人是否知道商南绒绣,都会得到同一个答案:那不就是毛绒绣花嘛,早些年我们全家上阵绣那东西呢!
  据了解,商南绒绣是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使用彩色羊毛绒线或彩色棉绒、丝光线等手工绣制的一种工艺品。民国初年通过商南本土绒绣艺术家的吸收、改进和创新,将绒绣与当地优秀的刺绣传统和民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商南特色的工艺美术品。
  3月5日,记者在商南县见到了绒绣传承人胡金花,她个子不高,穿着一身枣红色大衣,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胡金花今年57岁,已经从事绒绣制作38年了。被问到为什么最开始会选择学习绒绣并将其坚持下来,她坦言:“热爱和坚持。”胡金花告诉记者,她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她不忍心看着母亲操劳,很早就跟着母亲学习刺绣。高中毕业后,胡金花进入商南县城东岗刺绣厂工作,她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得到了厂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成为当时唯一被推荐到烟台绒绣厂学习的商南人。
  “开始在烟台我学习的是纳纱刺绣,但纳纱刺绣伤眼睛。后来了解到绒绣是用羊毛线绣的,不伤眼睛,更适合我学,我就转而学习绒绣。”胡金花告诉记者,最初一起学习绒绣的有5个人,到现在还坚持发展绒绣技艺的就剩她一个人。“绣花的过程中我也不觉得枯燥无味,那时候别人绣一朵花的时间我能绣三朵,一直坐在桌子前绣也不会觉得枯燥。”正是因为热爱,她将在烟台学习到的东西带回了商南,并在商南县发展壮大,带动一大批农村妇女学习绒绣。
  2003年,胡金花成立商洛市益华绒绣工艺品公司,采用订单模式,把商南县千家万户的绒绣户组织起来,为广大农村妇女开辟了新的赚钱门路。公司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收购绣品、统一组织货源外销,成为商南绒绣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胡金花还将绒绣与商南传统刺绣相结合,浪漫又多元地表现出乡土气息浓重的人文风情。制成的挂画、地毯、手袋以及沙发、椅凳的靠垫等装饰品和日用品,极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胡金花用自己的坚持让更多人看到了她的作品。历年来,她设计的绒绣产品多次获得外观设计专利证书。2015年,公司生产的“奕华绒绣牌毛制手工绣嵌花装饰毯”被商洛市质量强市工作推进委员会认定为商洛名品,2016年被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她本人也获得陕西省妇女民间手工艺能手称号,被聘为助理工艺美术师,绒绣产品《九女图》《繁花似锦》《骏马图》《花篮》等多次在省、市、县获奖……
  现在,胡金花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别人学习绒绣上。她坦言,绒绣作为一门手艺,曾经让更多人学习并坚持下去在于它能养家糊口,但当前机器制成品的发展对绒绣的传承有一定影响,手工绒绣由于价格过高,短期内会存在压货等现象,因此很多人放弃了学习并选择出去打工。
  “我们的产品制成后出口到埃及、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胡金花介绍,绒绣经过一代代传承艺人的薪火相传改进保护,制成品浑厚庄重、色彩绚丽浓郁、层次清晰、形象生动,艺术风格独特,不反光,防霉防蛀,效果长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将室内装饰得富丽典雅,是提升家居档次的上层饰品,被誉为“东方油画”,深受中亚地区人的喜爱。
  2022年12月,胡金花作为商南绒绣的传承人获得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现在看着没有人愿意学习绒绣,我挺着急的。”胡金花说,近两年来,在商南县文化馆的共同努力下举办培训班,她培训了300多名妇女学习绒绣技艺,希望可以让商南绒绣传承下去。
  “下一步,我们打算以兴趣班和必修课的形式,让绒绣传承人走进课堂,用一针一线、一丝一缕,使得绒绣文化继续开花。”商南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雷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