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民俗文化的守望者
本报通讯员 石常明 唐仁晋
文章字数:1108
  锣鼓铿锵、祥龙起舞、灯火璀璨……春节里,镇安县元宵灯会热热闹闹地在各镇村开演。龙灯、旱船、舞狮、秧歌、花灯、传统汉剧大肚和尚戏柳翠等表演队浩浩荡荡走上集镇街头,吸引了周边群众纷纷前来观看,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朴实、喜庆而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社火,把过年的氛围感拉满,更让群众在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文化活动中欢乐满满、幸福感十足。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镇安元宵灯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一批民间艺人的坚守与传承。在这群艺人中,刘立伟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刘立伟从小与爱好纸扎的二叔和工于绘画的三叔一起生活,关系相当融洽。所以在平常生活和逢年过节时,叔叔们便常常给他扎手提的花灯、装有四个轮子可以牵着走的兔子灯和挂在屋檐下的走马灯,少年刘立伟就在跟前观看或做帮手。时间一长,耳濡目染,他学了不少工艺门道,并爱上了这有趣的手艺。
  1959年,16岁的刘立伟和他的哥哥刘立鑫一道,被镇安县元宵灯会筹办方邀请到县城,为元宵灯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一同制作灯会所需的花灯道具。这也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年轻的刘立伟一边打着下手,一边把各种用材及制作方法认真记在心里。为了检验各种花灯的质量,每扎好一件,都要现场舞弄一番,所以刘立伟不仅会扎花灯,而且会舞各种花灯。刘立伟处处留心、刻苦钻研,他的扎花灯技艺日益精进。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镇安县城几乎年年正月都要举办元宵灯会,相邻的商洛柞水、安康旬阳等县也都邀请刘立伟前去传授技艺和指导排演。所以,从头一年的冬月开始,上门求教的、定制花灯的、邀请他去实地制作和组织灯会的就络绎不绝,他都会耐心传授技艺并亲自示范游龙、舞狮、赶船、鹭鸶叨蚌壳等节目的规范动作和技术要领。
  刘立伟60多年从艺生涯,他深知这门技艺并不能使人致富,但却从未动摇过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初心和信念。他不仅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元宵灯会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核心技艺,而且对整个灯会的组织、协调、管理、流程等了然于心。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灯会喝彩词、演唱词、乐器演奏、表演技巧等相关资料,为元宵灯会的永续传承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刘立伟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灯会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男女老少都能参与,老的喝彩、赶船,少的骑竹马、游云朵,女的坐船、挑花灯,内容健康、热闹活泼,场面开放又大气,为大众所喜爱,定然会不断流传下去。”2017年2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刘立伟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镇安元宵灯会代表性传承人。
  年前,已经80岁高龄的他还坚持参与今年的元宵灯会筹备工作。当一切准备即将就绪的时候,人们却怎么也没想到这竟成了刘立伟老人最后一次参与元宵灯会的筹备工作,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为之坚守一生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