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生机勃勃鸳鸯池
本报通讯员 惠晓丽
文章字数:836

  初夏时节,笔者从镇安县城顺乾佑河211国道向南行至约15公里,来到永乐街道锡铜村鸳鸯池,只见眼前连片的梯田蜿蜒连绵、层层叠叠,田埂上花开得正艳,几家农舍散落其中,犬吠鸡鸣,地里的庄稼像大地的诗行,让人心旷神怡。举目远眺,远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高高的牛头山就矗立在斜对面的山谷中,山脚下西康铁路、高速路顺河穿山而过,人在其中犹如身处世外桃源。
  听一朱姓的老人讲,多年以前,在半山腰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子,水池里的水常年都是半边清、半边浑,常有一对对水鸟在水里嬉戏,非常好看。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鸳鸯池。20世纪60年代开山造田,池毁鸟飞,这一美丽的自然景观消失了,只留下一个没有水的干涝池,鸳鸯池作为一个地名却被永久地留下来。鸳鸯池原本是一个村,后来鸳鸯池村和锡铜村合并成一个村,鸳鸯池成了一个村民小组,它依山势从下到上分为下池、中池、上池,每一个池就是一大湾缓坡地。鸳鸯池虽地处半山上,但却有着一段辉煌的过往,这美如画的石坎梯田就是20世纪70年代镇安人“农业学大寨”战天斗地兴修石坎梯田的结晶,当时修建时“水平石坎梯田”曾闻名全国,是镇安“农业学大寨”兴修石坎梯田的一面旗帜,更是镇安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见证。即使到了今天,田间地头的排水系统也多完好,仍在发挥作用。鸳鸯池的梯田随山就势,因地制宜,一台台,一弯弯,鳞次栉比,有的像一条条巨龙蜿蜒而上缠绕在山坡上;有的像人的手指肚纹,成螺旋状上升。平整修建石坎梯田挡住泥土填成平地,坡地变成良田,提高了各类作物产量,极大地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现如今,山上的群众大多数都搬到了山脚下的移民新村或到城里居住,只有少部分人仍留守在山上,但是到了种植或收获的季节,外出的人们就会回到这里,梯田的随处可见忙碌的群众或在地里栽种烤烟,或在给庄稼、中药材除草,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山坡上梯田里那些种植的农作物一排排、一行行像镶嵌大地上的五线谱,农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奏响大地的乐章,在这片充满诗意的梯田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