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用母爱诠释责任
——商州区仁和社区居民任琴娃36年照顾脑瘫儿子
文章字数:1308
  本报记者 方 方
  “我只希望他能过得快乐一些,能够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6月24日,家住商州区刘湾街道仁和社区的任琴娃正在给生病在床的儿子小孔擦拭身体。她用爱守护脑瘫儿子36载,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今年6月入围2024年第一期孝老爱亲类“商洛好人”。
  任琴娃今年57岁,岁月的痕迹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她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温柔。1988年,她的儿子因早产不幸成了脑瘫患儿。“娃6岁的时候我带他去西安治病,两次手术之后没有恢复的迹象,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后期只能靠药物维持。”任琴娃说,当时家里条件不好,手术的费用都是借的钱,为了还债,她的丈夫去山西煤矿打工。“我丈夫走时还交代,矿上工资高,生活费存起来给娃吃点有营养的,剩下的用来还账。”任琴娃说。然而,命运却给了任琴娃一个沉重的打击,丈夫因矿难不幸离世,留下她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任琴娃几乎崩溃,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因为她是儿子唯一的依靠。
  为了生活,任琴娃在家务农,每天早早起床,用绑带将孩子绑在身上下地干活,除了种地,她还要喂猪、养鸡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的病情愈发严重,全身肌肉萎缩,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大小便失禁,只能作简单的交流。知道她的情况后,邻居们纷纷送来旧衣物接济她,她将旧衣服缝成尿布,就连平时用的浴缸、便盆等生活用品都是她自己做的。她还学习各种康复知识,在家给孩子做康复训练,为其按摩、拉伸,帮助他缓解身体的僵硬和疼痛。然而,每次看到儿子痛苦的表情,她总是偷偷掉眼泪。
  2010年,任琴娃经过熟人介绍去西安的一家物业公司当保洁,踏上了带着儿子打工之路。“我租了一个很小的房子,每天凌晨4点起床给孩子做两顿饭,提前放在保温壶里,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兼职。”任琴娃在西安打工11年,打扫卫生、洗盘子,一天打3份工,全年无休,这样的工作强度使她疲惫不堪,几次晕倒在小区楼道内,被业主送往医院。即使如此,她也没有请过一天假,依然努力干好工作。“我去小区后,因为干的好,公司把我评为优秀员工,领导颁奖时知道了我和儿子的事情,破例让我把儿子接到员工宿舍。”她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一些业主自发给她捐赠衣服、食物,公司也为她申请困难员工补助,还赠送了一把轮椅和3000元现金。
  “还是党的政策好,让我从危房搬进了楼房,这是我一辈子也不敢想的事情。”2021年,任琴娃在移民搬迁中分到了一间公寓房,这使她激动不已。平日里,她总是推着儿子在院子遛弯、晒太阳,儿子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社区知道我的情况后,帮我争取公益性岗位,每个月发500元工资,还有政府给的低保1100元,我很知足。”任琴娃在社区人员的帮助下获得了公益性岗位和片长的工作,每天承包所负责区域的卫生打扫、入户政策宣传等工作,再也不用带着孩子去外地打工了。
  “非常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好心人,我现在过得好了,离不开别人对我的帮助。”任琴娃说,目前,为孩子治病欠下的十几万元已经全部还清,她也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今,任琴娃的儿子已经36岁,她依然坚持每天为他做康复训练。任琴娃说:“只要我还能动一天,就会一直照顾他。”任琴娃的付出并没有白费,她的爱让儿子感受到了温暖,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其眼神中充满了对母亲的依恋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