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文明祭祖 谨防火灾
高 鸿
文章字数:736
  清明时节,草木萌发,春意盎然。然而,随着气温回升,天干物燥,加之传统祭扫活动增多,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传统祭祀方式虽寄托哀思,却也潜藏巨大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倡导文明祭祖,防范火灾尤为重要。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祖、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千百年来,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习俗深入人心。然而,因传统祭扫引发的森林火灾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现实中,许多火灾源于一个小小的火星,却因风力助推迅速蔓延,最终酿成大祸。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火灾发生在人迹罕至的山区,扑救难度大,往往等到火势失控才被发现。这些惨痛教训警示我们:传统祭祀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安全需求,文明祭扫势在必行。
  移风易俗并非摒弃传统,而是以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式传承文化。近年来,各地积极推广文明祭扫方式,如鲜花祭祀、植树缅怀、网络祭奠等,既保留了清明节的仪式感,又避免了火灾隐患。一束鲜花、一棵绿树、一篇悼文,同样能表达对逝者的深情。
  新媒体时代,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引导,在公墓、山林等重点区域设置集中焚烧点,严禁野外用火,并加大巡查力度;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方式,让“无火祭扫”理念深入人心。每位公民都应树立防火意识,进入林区祭扫务必遵守防火规定,不携带火种上山,不随意焚烧纸钱,不乱扔烟头;若发现火情,应立即报警,而非盲目扑救,以免危及自身安全。媒体应加强宣传,通过典型案例警示公众,让“文明祭祖严防火灾”成为社会共识;学校、社区可组织防火知识讲座,提升民众的应急处理能力。
  清明祭祖,贵在心意,而非形式。我们应当以更文明、更安全的方式传承孝道文化,让清明节既保留传统底蕴,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安全与环保要求,让清明真正成为“清洁而明净”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