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了回汉族群众的“丰收梦”
——陕西省民委在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农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文章字数:2157
  骆传丽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有一个村庄,祖祖辈辈都想改变贫困的生活,并将村庄命名为“农丰村”。但长期以来,这一愿望却一直没有实现,“农丰村回汉族群众不丰收”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日子没个啥指望了。”看着眼前的穷日子一成不变,一些回汉族群众无奈地选择了外出谋生。据2014年底统计,全村446户人家有103户310人整户外出谋生,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留下来常住的343户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占100户320人,其余人家也不富裕。
  2015年,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农丰村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民委的重点帮扶村,省民委组建帮扶工作队进驻农丰村,帮助村上制定脱贫规划、确定脱贫项目、落实脱贫措施,两年来,农丰村通过基础设施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合作社带动等措施,初步形成了以“种、养、劳、加、销”为一体的草牧业循环发展格局,祖祖辈辈祈盼的好日子终于来了,农丰村人逐步实现了“丰收梦”。
  改善基础设施,为实现“丰收梦”打基础
  农丰村山大沟深,吃水难、行路难两大问题一直困扰着回汉族乡亲们,吃水靠人挑、车拉、水窖储,运输则靠背扛、架子车转运。
  精准扶贫以来,省民委帮扶农丰村工作队在通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为改变农丰村的贫困现状,首先要补齐水、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进一步脱贫致富打好基础。
  农丰村四组有一条长4.5公里,宽4.5米的泥砂路,过去来往行人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群众出行十分困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省民委先后争取资金65万元,硬化了道路,不但解决了300多人的出行难,而且不论天晴下雨农用车也能进入组上拉运农产品,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农丰村一二组135户485人居住的村庄院落环境卫生差,田间生产道路泥泞难行,2016年省民委投资40万元,硬化了院落空间和田间生产路面,连接了程熨公路,形成了组与组、户与户迂回公路网,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农丰村一组103户401名群众和部分镇机关单位干部职工,过去生活饮水靠从程家川河道流进农丰地段河流的水,经常有尘土、树叶、杂草,甚至牲畜粪便落入水中很不卫生。为了能让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水,省民委投资67万元,让村上打机井1眼,修建净化池1个,建水塔1座,铺设管道1781米,如今,这103户群众和部分镇机关单位拉上了自来水,吃上了干净卫生的山泉水。
  水、路的问题解决了,省民委帮扶工作队在走村入户调查中发现,全村有42户群众房屋破旧需要翻新改造。民委帮扶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想办法,争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目前这42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穷”名在外的农丰村,仅用两年时间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让村支部书记乔龙海十分感慨。他说:“过去这里的人盼丰收,把村名取成农丰,到头来还是没丰收,现在看来丰收就在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里。”
  发展特色产业,为实现“丰收梦”淘“真金”
  过去30年来,农丰村人为改变穷困面貌,曾把传统种植的小麦改种为杂粮、洋芋、玉米,试图找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尽管每一次尝试都有进步,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乡亲们的生活。
  问题出在哪里?帮扶工作队和乡亲们坐在一起,从过去做出的尝试里开始一条一条梳理,为农丰村问诊把脉。大家一致认为,农丰村通过各种尝试仍难以致富,一方面原因在于杂粮不是镇安的优势产业,农丰村种杂粮既没有品牌优势,也没有市场份额优势,孤木难支,难以形成气候;另一方面,洋芋虽然是镇安的优势产业,但市场布局已经完成,种植已经处于产业链的最底端,农丰村已经失去先机。最终大家把目光投向畜牧业、中药材和特色林业生产上。
  入情入理的分析,再加上省民委先后两次组织农丰村10多名村组干部和养殖大户、贫困户代表赴杨凌、到山阳牛耳川、漫川参观学习现代农业生产种养技术,让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2016年,农户分散种植饲草面积达到了510多亩,目前,全村养牛42头,养羊达到427只,养猪435头,发展以二花、苍术为主的中药材125亩,栽植红豆杉235多亩,今年3月,省民委投资20万元,在农丰村三组建成核桃园210亩。
  创新发展,为实现“丰收梦”炼“真金”
  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针对单个农户缺乏资源和技术、不善经营管理、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帮扶工作队引导农丰村先后成立了种植、养殖等3个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
  农丰村白山羊养殖、恒丰中药材种植等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运转最明显。合作社已吸纳了包括农丰村全部贫困户在内的两个村的社员125户,流转土地460亩,建成了集牧草种植基地、良种养殖基地、饲草加工基地于一体的草牧业循环发展基地,与贫困农户展开了稳固的种养合作。土地合作、资本合作、劳务合作等全方位合作,引导贫困农户通过多元渠道增收。为解决农户脱贫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题,农丰村组织村民联合成立了互助金协会,并将互助资金放大5-10倍向西口农商银行申请担保增信贷。目前,互助金协会会员达38人,产信借款26户资金达到85万元,其中5户贫困户借款25万元。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将3年期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投入种养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或种养大户使用贷款、负责还款,并按照8%的年利率一次性支付贷款户利息。同时,每年按折股量化资金8%和贫困户进行分红。这样贫困户每年既有了土地租金,又有了贷款股金,实现了坐在家里稳定挣收入。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祖祖辈辈寄希望于丰收的农丰人,终于找到了脱贫致富的“丰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