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香菇姐姐”的电商梦
本报记者 李小龙 张瑞
文章字数:1465
  “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出产好香菇,圆圆样儿胖溜溜,营养丰富香又滑……”2月9日上午9时许,在商州区夜村镇白杨店村二组的一排香菇大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做网络直播的“香菇姐姐”王会敏。 
  棚外依然寒冷,但棚内已是温暖如春。只见她用自拍杆撑着手机,穿梭在香菇架之间,边走边向消费者展示香菇的生长环境,讲解香菇品质的分辨方法等。对于消费者提出的疑问,比如怎么存放、怎么用香菇制作菜肴等,通过实时互动进行解答。
  等到王会敏完成直播,我们连忙走上前去,和她攀谈起来。
  “2002年中专毕业后,我就前往广东打拼,在一家电子厂上班,而这一干就是多年,凭着咱肯吃苦的劲头,从最初流水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一直做到了部门主管。”说起曾经的打工经历,王会敏一脸自豪。2010年,经不住父母的劝说,王会敏回到老家,与初中同学成婚。“出去打工也不是个办法,总得有个自己的事业。”沉浸在甜蜜婚姻中的王会敏回想起以前在南方的时候,那里的人很喜欢北方的山珍和特产,而她的父亲常年种植香菇,夫妻二人便搞起了香菇种植。随着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家庭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由于价格掌握在收购商手里,利润增长也较为有限,于是王会敏萌生了在网上开店销售香菇的想法。
  从大棚出来后,王会敏便带我们向设在街道边的农村淘宝服务中心走去,并介绍起她的“触电”历程。“2015年的7月,在区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接受了十多天的培训后,我的淘宝店铺就开业了,第二天便接到了一笔来自四川的订单,虽然对方只购买了2斤香菇,但却坚定了我从事电商销售的信心。”王会敏高兴地说,特别是当年“双十一”期间,她接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订单,交易额达到1.03万元的订单,2015年全年网上销售额达到50万元。随后王会敏以香菇为主,将销售种类扩展到核桃、蜂蜜、擀面皮等商洛农特产品,2017年全年网上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
  在参观了王会敏的办公场所后,我们跟随她前往同村的贫困户杜俊超家收购香菇。杜俊超也算是村里的能人,两口子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但他的父母常年有病在身,特别是父亲患有肺气肿,家庭因病致贫。看到他家的情况,王会敏急在心里,作为同学希望能帮帮他们,于是便鼓励杜俊超回乡种植香菇。
  十多分钟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刚进门,杜俊超就接过王会敏一直拿在手里的筛子,在下面放了一个大盆子,让妻子将准备好的干香菇慢慢倒到筛子上,过掉了部分小香菇。王会敏在边上介绍到,“我们在网上销售的香菇,必须个头一致,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必须保证品质,所以在收购香菇的时候,这是必经的一道程序。”“多亏了会敏,去年一年我们靠种植香菇挣的比外面多多了,可以好好过个年了。”杜俊超数着到手的钱高兴地说道。
  随着网店知名度越来越高,王会敏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香菇姐姐”。王会敏说,三年来的电商经历,让她切身感受到了之所以当地香菇、核桃等很多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价,就是因为缺少销售渠道,收购商将价格压得低;种植科管技术不过关,效益不高;种植品类不统一,规模上不去。为此,王会敏在村上成立的会敏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带动全村40多户群众实现了稳定的增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觉得其核心还是要大力发展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富裕生活的美好追求。”作为新一届的省人大代表,王会敏认真学习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并结合自己切身体会,提出了自己看法。她说,希望政府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农村电商的支持,真正使有热情、有头脑的专业人士加入“农村淘宝”队伍,在推进“网货下乡”的同时,努力将商洛优质的土特产品销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