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找准帮扶主攻点
——镇安县“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调查
文章字数:2708
  本报记者 汪瑛 吉文艳
  “现在我家通过易地搬迁建起了100平方米的新房,政府给补贴了7.5万元;3个娃念书总共给补贴了9750元,我一家负担小多了,我跟妻子安心打工,年底脱贫没啥大问题!”近日,镇安县永乐街道办54岁的储照才信心满满地说。
  储照才家因交通条件落后和三个孩子上学负担重,被划为“有能缺项户”。针对储照才家的情况,包扶的扶贫干部列出了落实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大学生资助、劳动技能培训、“三带四联”资金帮扶四项措施,使储照才对如期脱贫充满希望。
  2017年底,镇安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0个,贫困人口1.6万户、4.7万人,贫困发生率19.1%。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目标,今年以来,镇安县进一步细化致贫原因、政策兑现、责任落实、脱贫时序,分类施策、精准滴灌,总结形成了“户分三类、精准帮扶”的办法,实现了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到项目。
  完善信息夯实基础
  镇安在现有贫困户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逐户逐人对贫困户的家庭人口、身体状况、致贫原因、发展潜能、政策落实、帮扶措施、脱贫达标等情况,逐项核准补全,对排查出的错评户,予以“清退”,符合贫困条件而未纳入贫困户的遗漏户,或因家庭出现意外致贫、返贫户,及时发现、及时纳入,今年上半年,全县分两批共标注清退贫困户563户,新纳贫困户62户。
  对生活困难的老年贫困户,分三种情况进行合理界定。一种是,对子女都不是贫困户,收入稳定、生活条件较好,因不尽赡养义务而造成老人生活困难的,没有纳入的一律不纳入,已经纳入的按清退处理。
   同时,组织“四支队伍”上门教育引导,或由司法部门强制子女依法履行赡养义务,签订赡养协议,提供赡养费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一种是,子女虽然都不是贫困户,但实际生活也比较困难,识别前老人已分户独居的,由帮扶干部采集5户以上群众证言,村两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审定,再由村民代表会进行公开评议,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局备案,确定为“备案老年贫困户”,予以保留认定,全县共认定728户1128人。最后一种是,在已确定的备案老年贫困户中,对因婚嫁、外出务工等原因,子女失联两年以上,老人实际无依无靠的,够条件的直接纳入兜底低保户,不够条件的按一般贫困户重点帮扶、正常退出;对子女能够取得联系的,在落实帮扶措施的同时,逐户签订赡养协议,确保稳定脱贫,全县共签订赡养协议636份。
  系统研判据实分类
  镇安县依据贫困户家庭成员的劳动力状况,结合致贫原因、发展潜能、变化趋势等,明确具体标准,集中系统研判,把贫困户划分为三大类。
  把家庭成员身体基本健康、劳动力相对充足、有稳定脱贫产业的贫困户确定为有劳动能力户,然后对照户脱贫的五条标准,把已经达标的确定为放心户,一项以上没有达标的确定为缺项户。全县共确定有劳动能力户7914户,占贫困户总户数的48.2%,其中放心户5406户、缺项户2508户。
  把家庭成员因病因残劳动力弱、劳动力相对偏少、收入不稳定的贫困户确定为弱劳动能力户,然后把弱劳动能力户中,经过帮扶当年可以达标脱贫的确定为可脱户,不能脱贫的确定为沉底户。全县共确定弱劳动能力户3826户,其中可脱户3215户、沉底户611户。
  把家庭成员全部因病、因残、因年龄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确定为无劳动能力户,然后再把无劳动能力户中,达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确定为特困供养户,不够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确定为兜底低保户。全县共确定无劳动能力户4691户,其中特困供养户3490户、兜底低保户1201户。
  因户因人精准施策
  镇安县根据贫困户划分的三种类型,在逐户找准找全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对照脱贫退出标准,按照缺啥补啥、需啥帮啥的原则,依据致贫原因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
  对有劳动能力户,重点实施产业帮扶。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为每户有能户帮助规划了两个以上的长短产业,并出台产业扶持政策,给予一定的奖补。全县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63亿元,集中流转土地、建设产业基地7.1万亩,建设扶贫工厂(车间)208个。其中,对放心户,重点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促其稳定脱贫;对缺项户,列出缺项清单,重点落实补短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按期脱贫。对安全住房不达标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予以保障,确保按期入住;对安全饮水不达标的,通过新建和改建供水设施,确保有水吃且水质达标;对电力不达标的,通过新架杆线和农网改造,确保户户通电等。
  对弱劳动能力户,重点实施就业帮扶。县上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就近就地安置公益岗位,或安排到扶贫工厂(车间)稳定就业,或组织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吸纳就业。全县共设立公益岗位979个,扶贫工厂(车间)安排贫困户就业2900多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吸纳就业4200多人。其中,对可脱户,重点用足用好各项扶贫政策,家庭成员有疾病的,逐人落实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和“医生+患者”签约服务;家庭成员有残疾的,逐人落实残疾人补助和就业创业政策;家庭成员有学生的,逐人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救助、捐助政策,等等。对沉底户,制定年度帮扶计划,依据家庭情况明确脱贫时限,重点通过持续帮扶、逐年实现脱贫。
  对无劳动能力户,重点实施政策帮扶。其中,对特困供养户,重点是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进行集中或分散供养,实现政策脱贫;对兜底低保户,重点落实A类低保,补齐缺项短板,实现兜底脱贫。
  镇安县通过实施“户分三类、精准帮扶”,进一步找准了帮扶工作的需求点、主攻点、发力点,解决了过去帮扶工作存在的帮扶措施制定不实、主次不分、难易不清,一刀切、一般粗、搞应付等问题,解决了过去帮扶工作存在的针对性不强、精细度不高等问题,做到了一户一法、缺啥补啥,精准滴灌、精准施策。
  “将贫困户据实划分为有劳动能力户、弱劳动能力户、无劳动能力户三类,实施一户一策、一人一法,探索形成了‘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帮扶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到项目。”在8月22日召开的全市脱贫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上,镇安详细介绍了“户分三类、精准帮扶”工作经验,引起其他县区的学习与讨论。
  8月30日,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下发文件指出,镇安县“户分三类、精准帮扶”的创新作法,找准了当前脱贫攻坚的需求点、主攻点、发力点,本质上体现了精准要义,措施上体现了细化实化,推进上体现了有力有序,工作上体现了责任担当,为其他贫困县尤其是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创造了经验、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近日,经省、市核查、评估,至7月底,镇安县拟退出村、户绝大多数已达到脱贫标准,全县上下形成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良好氛围,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喜人局面,镇安有望成为陕西省第一个脱贫摘帽的深度贫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