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吊挂面
唐恩正
文章字数:780
  六十年代初,风云多变,国民经济困难重重,布票由每人一年三尺七最后还降到一尺八,农民吃的盐、点的煤油都凭证供应。
  为度饥荒,政府号召开垦无闲地,原来统死的一类物资(粮、棉、油)解冻,允许上市交易。
  常言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那年八月,我开始在家里学吊挂面。
  母亲淘一斗小麦,把牛套上磨,用最细的铜箩,一斗麦要磨老半天,收三十二三斤白面。
  晚上化盐水和面,用拳头杵、用擀面杖压,破条、搓小条,卧在大盆里,用湿布盖严,外面再盖好草盖子,放平。第二天早上四点钟,得起床上杆子,一杆子上一斤多点儿面,杆子上完,又逐杆上分床再分。八九点钟,太阳出来时,从面槽子取出上架,回杆子两头分开,拉到地面,盖上泥坠子。等面干透了以后再收、切、绑等一整套工序。
  一斤面换二斤小麦,一斗麦可以净挣五升麦。“二面子”还可以蒸黑馍。面环子、面沫子,可以再泡,往下次面里搅,时间长了,有时还能调剂一顿生活。
  在跟师父学吊挂面的实践过程中,边学习,边摸索,边提高。我总结了两条成功的经验,一是改传统的面硬不开为面稍软一点儿,盐重一点儿的和面法。这种办法如果多杵一会儿,条上均匀,就能确保按时出面。二是改传统的四花交为一花一平交上杆法,它的特点是分面不用苞谷面,每次可节省两斤多,分面又利,不往一块粘,且条光,不掉零条。
  熟练地掌握了吊挂面的技术后,吊的面都是杆杆到地,根根不断,条细色白,东北乡大河面、大西沟、油泉等地的顾客说:“你的面下到锅里比一般面多得两把火,有筋丝有嚼头。”每逢集,都是我家的面卖完后,其他人家吊的挂面才开秤。吊挂面是苦累活,晚上睡的迟,早上起的早。特别是政策限制以后,白天不能吊,得等到晚上,三九天做面有时刚把面一出,急忙就分,下来用手拉时,面就冻断了,两只手背冻起红疙瘩,常在睡梦中挠痒,把手挠烂。但为了生计,仍得坚持去做。有了这吊挂面的营生,也使我们一家顺利度过了那些饥饿的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