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滴水的光辉
舒添宇
文章字数:1498
  一九九三年七月,我正式成为一名在编教师。虽然每月工资只有区区171元,但毕竟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正式工作。工作第二年,赶上首次工资套改,月资增加一百元。尽管薪资不高,毕竟是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为数不多的幸运者,心里的优越感常常油然而生。第一次领到工资时的激动欣喜,至今记忆犹新。同事们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自然少不了工资的内容,许多人总会感慨地说:哪一年工资涨到500元就好了!当时的工资水平,谈不上生活富裕,只能说勉强生活。寅粮卯吃、“提前消费”、“月光光”,是我的常态。后来结婚借了不少外债,儿子出生庆祝办席宴客,所用物品大多数是向个体商铺赊账,工资一发,一家连一家清账。有时候工作一年到头,还得借钱过年。现在想来,颇为心酸,微薄的工资实在养不起一家人。
  工资最艰难的要数机构改革撤区并乡镇之后几年,教师工资划归所在乡镇统筹发放。各自为政的乡镇财政基础十分薄弱,筹集工资谈何容易?“三提留五统筹”税费负担沉重,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摊派款不能按时收上来,工资就没法按月兑现,一拖几个月,有的乡镇拖欠教师工资长达一年或几年。那几年,日子过得灰头土脸,几乎丧失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工资连续拖欠,有时候连伙食费也没钱上交。少数老师实在熬不住了,跳槽改行,下海经商。我坚信一切会好起来的,于是选择了坚守。
  一九九七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香港回归,举国欢庆,百年国耻,一朝雪洗。我经历了一次工资普调,按照我的学历职称条件每月净增加几十元。那几年,工资增长幅度较小,几年后月工资数才增加到500多元。按理说,先前的愿望得以实现,该满足了不是?我在心里暗暗念叨:要是工资再能涨到千元,那该多好!2006年6月起,工资首次涨破千元。我心里也开始谋划购置家庭重器:摩托车。狠下心,咬牙花去近半年工资终于买了摩托。有了摩托车,出行方便多了。物以稀为贵,那时候,买摩托车的还不多,感觉在乡道上飙摩托很是拉风,脸上颇有面子。尽管工资不断上涨,入不敷出还是常态,我仍觉得一家人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理想的生活仍在彼岸,追求幸福依然在路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激增的综合国力。水涨船高,工资一路小涨。到2009年,工资始破二千;2012年,破三千;2018年,已经“奔七”。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实行大规模工资套改,有了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地区补贴,确立了工资逐年增加的机制。谢天谢地!跟着变化的还有身边许多同事在城里买了房,开上了私家车。他们假期里享受着旅游的快乐,在朋友圈里大晒特晒祖国秀丽河山美图、异国风情照。
  大河涨水小河满。经过70年的艰苦创业,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站起来的中国人,甩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富裕起来的中国,正阔步行进在强国的路上。老百姓的获得感可谓满满当当,触手可及。而每次工资总数的增长,触动我的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这一次次变化里面,是一段段堪称传奇的中国故事,包括爱国、创新、拼搏、奋进、奉献的时代强音。从我刚入职算起不到三十年,工资增长了近40倍,这样的增长速度不可谓不快。老教师从八十年代初的几十元工资到今天的数千元,有几百倍的增速!个人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社会公平。随着工资增长,我等工薪族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衣蔽体、食果腹、屋挡风、行靠脚”的温饱到“食求营养、衣求美丽、居求舒适、行求便捷”的小康,有广厦安居,坐拥爱车,尽情享受着美食、健身、休闲、旅游等时尚的生活方式。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坚信,国家发展必然越来越好,薪资报酬必将不断上涨,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七十载如一瞬,只是一部史诗的开头,厚重的还在续集。一切沧桑,所有荣光,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