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强龙头 扩基地 抓创新 建机制 树典型
山阳“五抓五提升”防范产业脱贫风险
文章字数:1145
  本报讯(刘阳 周小溪)今年以来,山阳县立足产业发展优势,坚持走“强龙头、扩基地、抓创新、建机制、树典型”之路,对标落实产业脱贫措施,防范产业脱贫风险,提升产业“八化”水平,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不返贫。
  抓产业规模,提升农业产品竞争力。县上围绕发展“4+X”特色产业,按照“强药、扩菌、稳果、优畜”的思路,做强黄姜、连翘等中药材,新建中药材基地5万亩、立体生态示范园两万亩、野生中药材基地抚育管护1万亩;稳步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全年发展黑木耳7000万袋、香菇3000万袋;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重点抓好板岩镇、高坝店镇、色河铺镇、西照川镇、户家塬镇5处猕猴桃基地建设;持续壮大生猪和肉牛养殖规模,全年完成肉牛养殖量1万头、生猪出栏40万头、蛋鸡存栏200万只、水产养殖20万尾,巩固提升2.95万户10.43万脱贫人口在产业链上收益水平。
  抓经营主体,提升产销对接融合度。县上持续壮大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以贫困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年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家,新发展专业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5个。聚集产业要素,以订单生产、托管托养为主导,着力打造“一园一沟一带”产业经济带,重点抓好优源、意发等10个农业园区和3个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园区两个、认定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
  抓利益联结,提升带贫益贫覆盖面。县上深化拓展“三带三创”产业扶贫模式,结实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通过资源流转、劳务用工、产品回购、技术培训、发展产业等帮扶措施,切实把贫困户增收嵌在产业链上。严格兑现疫情期间省市各项惠农扶持补贴政策,将贫困户参与率作为经营主体扶持评优的前置条件和硬性约束,对带贫效果明显的经营主体,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表彰认定上优先考虑,实现互利双赢。
  抓农技培训,提升技术推广精准率。结合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类型和技术需求,县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1名技术人员,每个产业脱贫户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持续落实好产业扶贫扶持办法,加快实施“十百千”产业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员和产业扶贫“技术服务110”平台作用,真正让技术服务精准连接到户,增强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和能力。
  抓集体经济,提升贫困群众满意度。县上深入推进“村党支部+集体经济+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完善村集体经济“2+X”发展机制,采取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做大做强集体经济产业,精准选择有能力、有实力、有担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一批立得住可复制的村集体经济示范村典型,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资本股金等方式,确保每村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符合对象的贫困户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获,实现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