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鸟飞过的村庄
辛 安
文章字数:1518
  乡村是鸟的栖息地,也是我成长的摇篮。
  小时候,我在乡村见过最多的鸟是麻雀。麻雀最喜欢亲近农家,它们在农家的屋檐下安家。麻雀和淳朴的农人一样,散布在乡村的大地上,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麻雀是真正的留鸟,从一出生,不舍不弃,与村庄为伴,直到生命终结。它们玲珑的身体似乎和黄土地融为一体,时常聚集,叽叽喳喳地争论,把乡村的事儿说个没完。这些乡村的“小精灵”们,在农人的眼皮下,飞来飞去,它们很守信,总是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叫醒村庄,在太阳落山时,聚集在房前屋后的大树上,一番吵闹之后,随夜色安然入睡。到了冬天,它们喜欢挤在一起,用弱小的身体相互取暖,它们的叫声不大,但即便是贫瘠的土地,也总能唱出欢乐的曲调。
  麻雀,在农人的心目中视为害鸟。过去地薄粮少,庄稼是种地人的心尖尖。稻谷成熟时,成群成群的麻雀结伴偷吃庄稼,农人为防止麻雀祸害庄稼,便在庄稼地里立上稻草人,给稻草人绑满红布条,有风吹过,红布条飘飘扬扬,用来恐吓麻雀。无风时,那些红布条纹丝不动。麻雀很机灵,叽叽喳喳相约着,成群结队向稻谷地里飞去。这时,队上组织社员去田间吆鸺子。我小时,也经常跟着大人去田间吆鸺子。烈日当空,戴上草帽,手里拿着绑满红布条的长杆,放开嗓子喊着“吆鸺子啰、吆鸺子啰”,手不停挥动着杆子。你一句我一句,吆喝声此起彼伏,回荡田间,赶得麻雀乱了方寸,东躲西窜。吆一场鸺子下来,浑身汗水浸透,赶紧跑到小河里洗个澡,躲进荫凉处休息。
  庄稼成熟时节,一天不知要赶多少场麻雀,来来回回,奔跑在田间,十分乏人。为保住口粮,这些最拙的原始方法,却最见成效。
  麻雀的争食力极强。在农家场院里,它们与鸡争食、与狗争食、与猪争食,有时乘人不备,飞进家门与人争食。真应了那句老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鸟和村庄是一对孪生体,相互依赖地存在着。除了麻雀,那些候鸟,是农人们生产生活的指向标、晴雨表。布谷鸟在春天的枝头发出“布谷、布谷”的鸣叫,农人们知道下种的季节到了,该种瓜种豆了;“算黄算割”从天空飞过,不停歇地叫着,农人们知道麦子黄了,便开始收拾农具,准备夏收;当燕子低飞时,农人们就知道,天气变化,要下雨了。
  村庄有喜事,喜鹊喳喳叫;若有晦气的事,乌鸦叫不停。一个村庄,一户人家的命运,鸟比人明白得多。
  我喜欢乡村的鸟鸣。清晨,人们尚未起床,屋外就有鸟儿欢叫了。起初是一只两只,像对话,一问一答,一会儿工夫就是一片叫声,听上去像开会,又好似拉家常。画眉、云雀、百灵……它们的叫声,宛转悠扬,悦耳动听。一个个飞舞的音符,跳跃在枝头、穿行于林间,让静谧的乡村有了动感,有了生机。
  有一次,我穿过村外的一片树林。一群不知名字的鸟,激烈地叫着,向我头部袭来,我双手护头,落荒跑出树林。后来才知道,雏鸟从巢穴里掉了下来,母亲为保护孩子,拼命唤来同伴帮忙。
  我无法揣测鸟儿们的眼神,它们和人类的关系该是什么样子。可我知道,人类与鸟儿的关系向来不一般。那些与鸟有关的成语,是人类的自我安慰,还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呢?
  不知从何时起,乡村的鸟儿少了,叫声也渐渐地远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加之乱采滥伐,乱捕乱猎,造成自然生态一度失衡。近几年,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实施环境治理,恢复生态平衡。让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
  瞧,一行大雁从乡村的上空向南飞去,它用飞翔的痕迹向天空展示着自由,也告诉人们,秋深了,萧冷的日子不远了。
  站在季节面前,树木一天天消瘦,候鸟一个个飞离了村庄。麻雀、斑鸠、喜鹊、乌鸦等鸟儿成了乡村忠实的守护者,有了它们,萧冷的村庄,亦增添了几分生机。
  我真想做一回乡村飞翔的鸟,自由自在守护着村庄,在寻觅中承受一些磨难,却可以问心无愧地在天地间留下一些美丽的啼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