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传承非遗技艺——
山阳柿子酒酿出“幸福味”
本报记者 胡 蝶
文章字数:1518
    第三代山阳柿子酒非遗传承人在做示范,将拌好的酒糟放入酒甑中。

  “这是正儿八经柿子酒啊!”盛夏的天气热而不燥。6月21日,伴随着缕缕微风,山阳县户家塬镇桃园村“左邻酒舍”的天台上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前来饮酒品菜的游客们坐在农家院里品尝着原汁原味的非遗柿子酒,尽情享受田园生活的闲适与放松。
  “左邻酒舍”的经营者柳礼涛是市级非遗山阳柿子酒的传承人,他40岁出头,开朗健谈,脸上满是淳朴的笑意。
  柳礼涛原来在西安做非遗展厅相关工作,见商洛柿子特别多,但很多都浪费了,就有了做非遗项目山阳柿子酒的想法。“柿子酒适量饮用对身体有好处,家里老人都会做,我就在2021年跟着老人学习,开始做柿子酒。”
  柳礼涛将做柿子酒的初衷娓娓道来。
  山阳柿子酒主要生产于户家塬镇,其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山西名士陈廷敬曾喝过柿子酒,并写诗赞颂。2023年,山阳柿子酒被录入商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柿子酒,顾名思义就是用柿子酿出来的酒。山阳柿子酒是以柿子为原料,再用发酵的小麦粉或玉米面做酵母,拌入柿子中发酵,再经蒸馏而成。
  柳礼涛就是运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柿子酒。
  将摘回来的柿子放入大木盆中,用刀具将其剁碎,加入酵面,把柿子和酵面拌匀压实,搅拌多次,至柿子完全发酵,俗称完全发定,就可以封窖了。
  发酵月余就可以开始蒸酒。将酒池中酒糟捞出沥干后倒入大木盆中拌散,再拌入谷糠搅拌均匀,分多次放进酒甑子,放置在加满水的底锅上,灶台下点火。酒糟加到酒甑子上那个酒溜孔处就不加了,之后放入酒溜子,使酒溜子带勺那头放在酒甑子里中心位置,这样酒就会经过这里流出来。放置甑圈,使甑圈与酒甑子上口严丝合缝,不能漏气。最后放天锅,倒入凉水,酒甑子冒出的蒸汽遇冷凝结成水,从酒溜流出,这便是酒。
  “这里的柿子酒比市面上贩卖的粮食酒好喝,喝过之后不上头,口也不干,口感非常好。”专程来“左邻酒舍”喝酒的外地人刘怀榜端着酒杯,边品边说。
  柳礼涛在与母亲、舅舅一起酿酒的同时,还利用抖音等社交平台直播卖酒。柿子酒虽然度数高,但口感绵柔,融合了柿子的果香和所掺粮食的清香,并且颜色非常清亮,因此很受消费者的喜爱。甚至有山东烟台的一对夫妻要过来跟柳礼涛学习酿柿子酒。
  “因为是用传统手工技艺酿酒,加上场地有限,现在一年只能做1500公斤左右的柿子酒,远远达不到市场需求,目前已经有朋友预定了几万斤柿子酒。”柳礼涛说,他现在已经带动了周边有能力做酒的5户人家一起做柿子酒。这5户人家在酿酒途中,接受柳礼涛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柿子酒。酒酿成之后,可以使用柳礼涛山阳柿子酒的注册商标和包装,并通过柳礼涛的销售渠道进行售卖。
  柳礼涛的山阳柿子酒散装酒售价45元一斤,礼盒售价198元,去年销售量达到1500多公斤,净收入15万元左右。“主要是上了年纪的人喝,中青年人买。”柳礼涛笑着说,“我的酒是馈赠亲友的好酒。”
  专程从西安来“左邻酒舍”喝柿子酒、品农家菜的客人郑楷说:“这个酒很不错。我在西安开了个艺术馆,去年从柳礼涛这里买了一两百斤山阳柿子酒招待客人。”
  在柳礼涛柿子酒的带动下,周边村民的粮食酒比如玉米酒、小麦酒的价格都被带动起来了。柳礼涛说:“我现在的想法是想把‘左邻酒舍’打造成农家小院,之后带动周边群众也做农家小院。”
  事实上,柳礼涛已经把酒舍的二楼空出来做民宿,土木结构的房屋、简单的装修已经初具雏形,外观就是“农家房”,预期收费也很低。酒舍的院子里可以做农家菜,用村里农民自己种的绿色蔬菜以及腌制的腊肉等作为食材,成本低廉,绿色健康。
  “等大家都发展起来,我就做高端管理,把露营也做起来,让城里来的游客可以吃上农家菜,喝上农家酒,住上农家房,感受真实原始的农家情谊。”对于“左邻酒舍”未来的发展,柳礼涛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