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创业路上不放弃 心有梦想终如愿
本报通讯员 赵晓翔 冀志奇
文章字数:1661
  仲夏时节,日光正好。陈卫锋、张小玲夫妇的艾草又收割了一茬。6月3日,刚参加完深圳文博会的夫妻二人正在和孙思邈实业集团联系加盟事宜,通过集团提供的千金方舱及生命诊脉仪等仪器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中医药特色理疗服务。
  陈卫锋和张小玲夫妇是一对“70后”,都是洛南县古城镇人,多年来凭借一股敢打敢拼的闯劲,从失败中蹚出一条种植艾草的成功之路,先后成立沃丰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商洛秦芝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造福一方的创业致富带头人。
  1993年,从原洛南县卫生职业学校毕业的陈卫锋和张小玲结为夫妻,在景村镇开了一家药店。紧接着,他们利用办药店积累的8万元在洛南县城开办了一个医务室。在西安购进药品的过程中,陈卫锋又嗅到了中药材批发的商机。夫妇俩筹集到18万元,在西安市万寿路批发市场开办了中药材批发商行,但因为各种因素,他们的第一次生意以亏损46万元告终。于是,陈卫锋返回洛南老家,在古城镇姜村成立洛南县沃丰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借贷20万元承包了100亩土地,种植丹参,但因技术不过关,丹参种植失败,所有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陈卫锋越挫越勇,他又贷款100万元,种植了猪苓和白及。经过3年的生长,到了收获时,却因经验不足,药材长势不好,收成只有投资的三分之一。
  2015年,陈卫锋发现河南南阳的艾草市场异常火爆,艾草供不应求。陈卫锋顶着压力,通过抵押贷款投资560万元,在山西风陵渡的黄河边承包滩地300亩种植艾草。在他的细心经营下,艾草长势良好。可是7月份黄河突发大水,厂房及种植基地全部被冲毁,所有心血付之东流,因此,陈卫锋欠下了700万元的债务。
  不服输的陈卫锋,2017年回到家乡洛南县,在柏峪寺镇关帝庙村承包了1000亩土地种植艾草,当年便获得了丰收,销售收入200万元。首次成功的他万分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然而2019年,因艾草品种逐渐不适应当地土壤和环境,出现大面积死亡,当年基本上又是“颗粒无收”。
  陈卫锋没有气馁,他邀请商洛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技专家来种植基地实地调研,开发培育艾草新品种。经过1年培育,艾草新品种——秦艾1号问世,他在洛南县景村镇小面积试种,于2021年试种成功。接着,他又紧锣密鼓地在咸阳市礼泉县南坊镇承包土地2160亩,大面积种植秦艾1号,并实行机械化种植,当年喜获丰收,销售收入达400万元。
  2021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艾草的销售带来了商机,艾草及相关产品一夜之间被抢购一空,价格也随之翻了4倍。当年收入达1200万元。
  在这期间,为了长足发展,陈卫锋于2019年成立了商洛秦芝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了110万元,修建厂房,购买提绒机、卷条机、切柱机、足浴包机等设备,全面进行艾草深加工,生产艾条、艾炷等系列产品。同年,陈卫锋在景村镇建设了“秦大姐”艾心家纺厂,生产艾草的延伸产品——枕头、被褥、肩颈宝、护膝等。他又和南阳多家艾产品厂家合作,代加工生产艾皂、精油、沐浴露、牙膏、贴剂、座炙仪等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发展,陈卫锋夫妇的创业路越走越宽。截至目前,陈卫锋已在商洛、西安、榆林、渭南、南京等市所辖的10个县建立销售连锁店20多家,可生产及代加工产品已有30多类60多个品种,年产值860万元,利润160万元。
  “过去的这些成绩,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年公司获得了苏陕协作帮扶资金50万元、合作社资金1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奖补4万元,免税更是达到300万元。”陈卫锋感激地说。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陈卫锋夫妇带动景村、古城、柏峪寺等镇的240多户群众种植艾草1100多亩,公司实行订单保底回收,让群众增收220万元;同时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40人入社务工,人均年工资收入3.6万元。同时,陈卫锋夫妇热心公益,累计捐赠钱物8万多元。
  近年来,陈卫锋夫妇的艾草企业被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企业,被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等6部门评为陕西省定制药园。
  “我们计划投资60万元,在县城周边建设占地30亩,集旅游、宣传、研讨、交流于一体的‘百草园’中医药研学基地;投资600万元,建设1万平方米的社区工厂,开展艾草加工、家纺用品生产等业务;同时成立康养技能培训学校,从事艾灸、推拿理疗等培训。”面对未来,陈卫锋夫妇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