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老庵寺村焕发新生机
本报记者 李小龙 王江波
文章字数:1147
    △老庵寺村俯瞰图

    ◁村民在木耳种植基    地采摘木耳

  仲夏时节,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山林葱郁、流水潺潺、产业兴旺,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据史料记载,老庵寺始建于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是盛唐时期秦岭南麓唯一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老庵寺村由此得名。老庵寺村位于秦岭南麓山区、西川流域腹地,距柞水县城25公里,村域平均海拔1200米,属秦巴山区高海拔村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老庵寺村不断完善设施、优化环境、发展产业、强化治理,实现了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
  老庵寺村坚持“三先”建乡村,即推行规划先行,依据村庄特色、地形地貌制定了村庄规划编制,明确了老庵寺村为“特色保护类”村庄,主要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为村庄后期发展提供了目标、思路和重要依据;坚持基础先变,积极争取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3000万元,大力实施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农房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三大行动;践行服务先优,挖掘唐代寺庙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公园,配合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了小游园,定期为群众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文艺会演等活动,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
  同时,老庵寺村通过“三推”优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全村302户全部完成改厕,建成了标准化旅游公厕6座;持续有效推进污水垃圾治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生活垃圾定点收集、集中处理,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有序规范推进村庄风貌提升,依托全县唯一的水库资源打造生态水系,建成了生态河堤、旅游观光步道、2万平方米滨水休闲区和1000平方米标准化停车场,对村内公共区域、路边、河边进行了绿化美化,并对群众的庭院进行了提升改造。
  老庵寺村制定“三倍”增收目标,即集体经济体量倍增,成立村集体经济企业2家、培育专业合作社8家,盘活林地、土地和闲置房屋,村集体经济年营收350万元、纯利润65万元;主导产业规模倍增,建成香菇种植基地、木耳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100千瓦光伏发电和乡村旅游相关产业,产业做到了多元化、小循环局面;市场主体数量倍增,引进龙头企业6家,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发展民宿8家。联农带农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2023年人均收
  入16700元。
  村上大力推进“三小”促融合,即“小制度”培养“大规矩”,通过“红黄”牌周评比、“小黑板”月公示、“曝光台”季晾晒等方式,常态化开展评选活动,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向好;“小片长”支撑“大治理”,坚持片长责任制、治安中心户长调解责任制、环境卫生“五包”责任制,配备片长11人、兼职片长29人,村内环境持续变美,小矛盾在村内就地化解,连续多年没有上访闹事的事件发生;“小积分”撬动“大文明”,将村级公共事务细化量化为积分项目,建立“一户一档”积分台账,群众通过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激励群众积极投身村庄建设和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