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商州 摸清非遗“家底” 加强保护传承
本报通讯员 董旦旦
文章字数:1279
    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负责人一行走进秦岭江山景区查看商洛木雕等非遗实物展示情况

  莲花灯、鱼灯、螃蟹灯、老鼠吃西瓜灯……走进商州花灯传承人雷美丽家中,犹如走进了花灯的世界,各式各样的花灯形态生动、色彩鲜艳,让人目不暇接。
  6月17日,笔者跟随商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干部来到雷美丽家中时,她正坐在客厅制作莲花灯花瓣,一张普通的宣纸经她巧手一捏一收一抻,就变成了一片片花瓣,再经过粘贴等工序,一盏酷似荷塘新开莲花的花灯就完成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勒花瓣必须掌握这个宽窄,勒不好的话这个花瓣不均匀,就不好看。”雷美丽表示,这都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才能勒得均匀。
  雷美丽今年60岁,是商州区东背街人。据雷美丽介绍,从她记事起就跟祖母学习制作花灯。祖母是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不管是剪纸、刺绣还是花灯制作,在州城都堪称一绝。尤其是祖母的纸扎莲花灯造型大气,花瓣艳丽逼真,深受群众喜爱,曾连续3年荣获商州元宵节灯展优秀奖,并被陕西日报记者采访报道。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雷美丽在继承祖传花灯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层面的改进和拓展。尤其是她制作的莲花灯,花瓣经特殊工艺折、夹、揉、捏、点染之后,大气逼真,色彩鲜艳,更多地保留了商州民间传统艺术连年有余、喜气盈门的寓意。
  雷美丽制作的花灯多次参加市区举办的元宵节灯展,当在花灯内点上蜡烛后,流光溢彩,令人赏心悦目。屡屡获奖的她也被誉为商州的“花灯仙子”。现在,雷美丽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祖传的花灯技艺能够更好传承下去。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全区第六次非遗普查工作。今天,来到商州花灯传承人雷美丽家,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商州花灯做进一步的调查和采录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做好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让商州花灯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干部郭晓峰说。
  商州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的人口迁徙,大批移民从湖广、浙江、安徽、河南等地迁入,融入当地社会。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商州特有的生活习俗和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丰富。
  近年来,商州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出版《商洛市商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征集花灯作品对外展示、开展经常性非遗进景区宣传展示和非遗展演活动、举办各类非遗传承人培训等举措,让非遗不再抽象,成为广大群众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内容。同时,不断拓展对外传播渠道,把商州非遗文化的独特内涵展示出来,助力商州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商州区已拥有省级非遗项目5项、市级非遗项目38项、区级非遗项目54项,代表性传承人省级2人、市级35人、区级59人,涵盖传统手工艺、美术、戏曲、音乐、民俗等类别,包括商洛木雕、商州花灯、东龙山狗娃咪泥哨、商州皮影、商州云云等项目。
  “商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持续加强认定、记录、建档、研究等基础性工作,着力保护非遗实践、传承能力、传承环境,促进非遗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发展和振兴。”商州区文化馆馆长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淼说。